圓籽荷
圓籽荷(學名:Apterosperma oblata Chang)是山茶科,圓籽荷屬灌木至小喬木,高可達10米,嫩枝有柔毛,老枝變禿,葉聚生於枝頂,革質,狹橢圓形或長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初時有柔毛,側脈靠近邊緣彎曲相結合,邊緣有鋸齒;葉柄有毛。花淺黃色,頂生或腋生,有花排成總狀花序,花柄有毛;苞片細小,緊貼於花萼下,萼片闊卵形,有毛;花瓣基部連生,闊倒卵形,子房圓錐形,蒴果扁球形,種子褐色,5-6月開花。[1]
分布於中國廣東信宜、思平和廣西桂平等地。生長在喜空氣濕度大、乾濕季不大分明的氣候類型;陰性樹種,常生長於富含腐殖質的赤紅壤中。
圓籽荷是單種屬植物,在系統分類上具有學術意義。
目錄
形態特徵
灌木至小喬木,高3-l0米,嫩枝有柔毛,老枝變禿,干後黑褐色。葉聚生於枝頂,革質,狹橢圓形或長圓形,長50l0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初時有柔毛,以後變禿;側脈7-9對,靠近邊緣彎曲相結合,在兩面均明顯,邊緣有鋸齒;葉柄長3-6毫米,有毛。
花淺黃色,直徑1.5厘米,頂生或腋生,有花5-9朵排成總狀花序,花柄長4-5毫米,有毛;苞片細小,緊貼於花萼下,早落;萼5片,闊卵形,長4毫米,先端圓,基部近離生,有毛;花瓣5片,基部連生,闊倒卵形,長7毫米,寬6毫米,背面有毛;雄蕊22-24個,長4-5毫米,花葯2室,基部叉開;子房圓錐形,基部有毛,5室,每室有胚珠3-4個,花性極短,先端5淺裂。蒴果扁球形,寬8-10毫米,高5-6毫米,5裂開,中軸長5毫米,種子褐色,長4毫米,厚1.5毫米,無翅。花期4-5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西桂平、廣東陽春、信宜。生長在喜空氣、濕度大、乾濕季不大分明的氣候類型;年降雨量1500-1900毫米,陰性樹種,常生長於富含腐殖質的赤紅壤中。
繁殖方法
選種: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植株作為母株,取同一母株上樹冠外圍帶芽的一年生軟枝和多年生硬枝為插條,即采即插。插條帶1-2個腋芽,直徑0.2-0.5厘米,長約10厘米,去掉插條下部葉片,保留上部葉片1片,並將葉片剪去一半,下端斜剪為馬蹄形切口,上端平齊,切口離腋芽1-2厘米。
苗床:採用經消毒後陽光暴曬一天的乾淨河沙作為扦插基質,苗床長方形,長3米,寬1.3米,平整後均勻平鋪河沙20厘米左右,床面高出地面25厘米,苗圃上方覆蓋75%遮光率的遮陽網。
扦插:將插條放入以吲哚丁酸(IBA)或萘乙酸(NAA)配製而成,濃度均為120毫克/升的生根劑溶液和無菌水中,浸泡6小時,洗淨扦插於設置好的苗床中,處理重複3次。
選用直徑0.15厘米左右的木棒在基質上插孔後,放入插條,深度為穗長的2/3,插後壓實,使插穗與基質密接,扦插完畢立即將苗床澆透水。扦插後第一個月每天下午16:00-17:00間,以每隔5分鐘噴水一次的噴灌系統,澆水半個小時,以後可視天氣情況適量澆水,空氣濕度90%以上。苗圃溫度維持25-28℃,遇高溫天氣時,及時通風。生根成活的扦插苗,移栽至花盆中,放在苗圃中管理。
主要價值
圓籽荷是單種屬植物,在系統分類上具有學術研究的價值。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 (VU)。
瀕危原因:分布範圍很窄,種群數量稀少,原產地森林已完全破壞,難於找到該植物。
保護措施:中國廣西桂平太平山還殘存有成片的季風常綠闊葉林,已劃為自然保護區,應健全機構,將圓籽荷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對陽春、信宜等產區深入調查,如發現有該種殘留的植株,也應加以保護,促進天然更新,並就地採種育苗,進行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