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土地的悲鸣(袁彩文)

《土地的悲鸣》中国当代作家袁彩文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土地的悲鸣

每一块土地都会孕育出自己独有的万物包括动植物、人以及附植它身上的河流山川石头......刘志成是生长在陕北崖畔上的一株山丹花,他以 自己昂扬向上的顽强身姿最终在文学创作上拼杀出一条血路,把好多的所谓名家大家甩开很远,他用博大的胸襟展阔的视野一次次告慰他所在 的生他养他的陕北这一块血土。

我们不谈刘志成的苦难文学作品,就说他的作品带给陕北这块悲怆土地的意义,带给生活在这块千疮百孔土地上人们的觉醒和自省。他的作品 都是有相当深远影响的。

我和刘志成的相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直痴迷文学的刘志成在高中还未毕业就创作完成民歌搜寻集《活格挣挣留下妹妹你走呀》 ,走出 校园不久陆续推出自己的散文专集《塞北风情录》、《边地罹忧》《裸坦的渴意》等作品集。可以说,这是刘志成对陕北这块贫瘠悲伤的土地 歌唱,是发自肺腑的呐喊声,他在拯救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是用自己还很稚嫩的声音发出最无奈的情愫,他所创作的作品是伟大的虔诚的,做出 了除牺牲自己的体力脑力之外,更多的是觉醒的意识,虽然是微弱的,但意义是非常凝重深远的。他是陕北这块土地上的儿子,他感觉自己有 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去唤醒起人们的意识形态醒悟,从而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

有人曾经说过,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敢传达那个社会的痛苦与恐惧,不能对威胁着道德和社会的危险及时发出警告——这样 的文学是不配成为文学的。

刘志成的文学,一直都在和这块悲鸣的土地同呼吸共命运,他把对陕北这块土地的爱,深深地植入自己的骨髓,流淌出殷红的鲜血。

陕北文化可以说,一直以来是荒芜的。文化的传承除了搞文字绘画篆刻等等之外,更需要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需要民间有识之士发挥出惟我 的余热。

以陕北民歌为例,现在的陕北民歌早已失去它原有的模样与味道。陕北民歌是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民歌文化。它以其独特 高亢信手拈来的唱法,迎得人们的喜爱。《三十里铺》、《黄河九十九道弯》、《兰花花》等等,而现在舞台上表演的都以扭曲民歌最初的汤 味。乱七八糟的唱法都有。这是民歌的不幸更是这块土地的悲哀 。这块悲壮的土地,呼唤像刘志成这样有魄力有胸怀的人,出来为自己呐喊代 言。而我们所谓的作家诗人甚至是好多的文艺工作者,只是在借着文学这块招牌,扬名得利在众多场合走秀,这是土地的悲哀,陕北文化消亡 的根本。

陕北经济的大发展,必须要有文化的大繁荣相适应,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住着一群文化白痴,连最起码的文化素养都没有,这是一种怎 样的悲哀呢?连最起码的民族精神与灵魂没有这是怎样的一种文化沙漠?它必然在许多年之后,以一种更加反哺的方式,倾泻在人们的头顶, 那时可能悔之晚矣!

我一直要写刘志成和他所在的陕北文化,一直未能动笔,可能是我生性慵懒或是刘志成的思想还没有在我脑海酝酿成熟亦或他如波涛凶涌的大 海思想,我一直未能走近。可能是我距离刘志成太近了吧?就像一个人置身于故乡熟悉的土地上一样,整天对冗杂的人和事物千篇一律,自己 的神经已经麻木,但是当你远离故土时,那种纠结惆怅感,在内心深处会油然而生,激扬起你万千思绪。而当我真正剥开刘志成那颗一直跳跃 的内心时,我感觉自己还是动笔太迟了。著名散文家——原《草原》杂志社主编尚贵荣先生推荐过他,神木藉名家单振国老师,北城老师等等 都为他写过力荐文章,也包括高大尚的《中央电视台》音画频道等等媒体,以不同形式刊载报道过。我以自己才疏学浅斗胆写刘志成先生,也 实为我之荣幸。

刘志成是陕北这块土地上的奔波呼号者,是除了柳青、路遥、刘成章、史小溪等名家之外,又一个把这块土地当作自己的信仰,虔诚的忠实信 徒。他的《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怀念红狐》《一条歌的河流》《陕北歌悠悠》等等佳作,一再地诉说着这片热土,这是刘志成内心亘古 不变的责任和情怀,虽然他早已远离这片灼热的土地,却一直关注着生活在这里的苍生,他的笔下代言着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这里的山川 水草都会在他的心间拨动起云雾,热气翻滚起来,自然万物在他的笔下凝炼活鲜起来。

陕北的土地注定是不同寻常的,刘志成也注定是不平凡的。翻开他原汁原味带着油墨馨香的民歌集——《陕北歌悠悠》、《一条歌的河流》, 仿佛置身于陕北这片厚重深情的土地上。他在和时间赛跑,他怕迟了,那些属于这片深情土地上最精华的元素消失殆尽,永远在人群中间被遗

忘,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在抢救民族文化瑰宝上,他是这片土地上的勇士,也是让陕北这块热土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这块土地上独有的文化太需要人们珍惜了,除了民歌以外,还有陕北唢呐、面人、剪纸、腰鼓.......都是这片悲泣土地上的人们,长期生产生 活实践中智慧的结晶,都是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独有的符号元素,均应当值得珍视。

我伫立在窗前,莽莽的远山与天际中的白云相连,缓慢的云朵在我视野中飘了过来,大街上仍然人声鼎沸不绝于耳,人们在喧嚣奔忙中各自把 生活过的祥和美好。天空中飞过一鸿大雁,它独自在哀婉凄楚中哀鸣着,这是一种神韵也是对这块神奇绚丽土地的倾诉与表达,像刘志成一样 一直在为出生他的土地在悲鸣与哀叹。[1]

作者简介

袁彩文,男,1973年生,陕西神木市高家堡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