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土壤表面溫度

土壤表面溫度與土壤直接接觸的溫度表上記錄的溫度。

中文名:土壤表面溫度

外文名:temperature of the soil surface

相關術語:土壤溫度

學科分支:應用氣象學

目錄

描述

土壤表面溫度是生物重要的生活因子之一,對生物的活動有着重要的影響。土壤表面溫度具有明顯的時空差異性,其變化和變化主要受氣候因子控制,不同地域的土壤表面溫度的變化主要受地形天氣、土壤性質和地表植被等因素影響。土壤表面溫度的變化取決於與外界熱量交換的狀況。土壤表面的溫度變化主要是由於土壤表面熱量收支不平衡引起的。

日變化

一天中土壤表面的最高溫度一般出現在13時前後,比太陽輻射最大值出現的正午時間稍晚。這是因為雖然正午以後太陽輻射逐漸較弱,但在短暫時間內,土壤表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能仍大於其由長波輻射等方式散發的熱量,即土壤表面的熱量收支差仍為正值,所以一段時間內溫度繼續上升,到13時前後,熱量收支達到平衡,土壤表面溫度達到最大。此後,土壤表面的熱量收支差為負值,土壤表面溫度逐漸下降,到第二日快日出時,熱量收支再次達到平衡,土壤表面溫度達到最小。

年變化

土壤表面溫度的年變化,主要取決於太陽輻射能的年變化。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土壤表面月平均最高溫度,一般出現在7月,比太陽輻射最強的夏至晚;月平均最低溫度,一般出現在1月,比太陽輻射最弱的冬至晚。

影響因子

影響土壤表面溫度的主要因子有:太陽高度角、土壤顏色、地形天氣等。太陽高度角是影響土壤表面溫度的最基本因子,也是最主要因子。由於正午太陽高度角隨緯度增高而減小,土壤表面溫度日較差也隨緯度增高而減小。中緯度地區的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變化較大,該地區土壤表面溫度日較差隨季節變化也較大 [1] 。由於深色土壤表面吸收率比淺色的大,深色土壤表面的溫度日較差比淺色的大。凸地、平地、凹地的土壤表面溫度日較差依次增大,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地形影響熱交換的作用不同。晴天時土壤表面溫度日較差較陰天時大。

視頻

土壤溫度記錄儀

;==參考文獻==

  1. [段若溪,姜會飛. 農業氣象學(修訂版).北京:氣象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