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連翹
土連翹 |
中文名稱:土連翹 別稱:梅宋戈(傣名) 界屬:植物界、土連翹屬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目科:茜草目、茜草科 種:土連翹 採收時間:全年。 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性味歸經:味苦,性涼。入肺、三焦經 貯藏: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
土連翹,中藥名。為茜草科土連翹屬的土連翹HymenodictyonflaccidumWall.的樹皮。植物土連翹,分布於我國廣西西部和西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和西南部,印度北部,尼泊爾,不丹及越南北部也有。具有清肺止咳,退熱截瘧之功效。主治肺熱壅盛,清肅無權,咳嗽咳痰,痰多且黃,胸悶喘息,舌紅脈數,溫瘧,熱多寒少,寒熱往來,胸脅不適,口苦耳鳴,脈來弦滑。
目錄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6~20米;樹皮灰色,有苦澀味。
葉紙質或薄革質,常聚生於枝頂,倒卵形、卵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0~26厘米,寬7~15厘米,頂端驟然短漸尖,稀鈍圓或近截形,基部漸狹或楔形,全緣,稀近頂部邊緣不規則的粗齒狀,兩面無毛或有時在下面被疏柔毛;側脈7~11對,在下面凸起;葉柄長2.5~9厘米,有短柔毛;托葉較大,卵狀長圓形或近三角形,反折,頂端尖。
總狀花序腋生,長10~30厘米,被柔毛,多少彎垂,密花,在總花梗上有1~2片具柄的葉狀苞片;葉狀苞片革質,卵形或長圓形,長4~8.5厘米,寬2~3厘米,在下面被柔毛,羽狀脈和網脈明顯,柄長3~5.5厘米,有短柔毛;花小,花梗長0.5~2毫米,有短毛;花萼長約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裂片5;花冠紅色,外面被短柔毛,長約4毫米,冠管管狀,上部膨大,裂片長約0.8毫米;花柱無毛,長約1厘米,伸出,柱頭頭狀。
蒴果倒垂,很多,生在長達30厘米的果序上,橢圓狀卵形,長約1.5厘米,寬0.5~0.8厘米,褐色,有灰白色斑點;種子多數,扁平,連翅長約1厘米,寬約5毫米,種皮延伸成膜質的寬翅,翅基部2裂。花期5~7月,果期8~11月。[1]
植物種屬
茜草科土連翹屬的土連翹。
分布區域
分布於我國廣西西部和西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和西南部,印度北部,尼泊爾,不丹及越南北部也有。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3000米處的山谷或溪邊的林中或灌叢中。
醫藥價值
一、
功能
清肺止咳,退熱截瘧。
主治
肺熱壅盛,清肅無權,咳嗽咳痰,痰多且黃,胸悶喘息,舌紅脈數,溫瘧,熱多寒少,寒熱往來,胸脅不適,口苦耳鳴,脈來弦滑。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相關論述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苦,涼。清熱解毒,止咳,抗瘧。治間日瘧,惡性瘧,感冒,高熱,痰多咳嗽。」
相關配伍
1、治間日虐、惡性瘧、感冒、高熱、咳嗽痰多,土連翹樹皮15-30g煎服。(《雲南中草藥》)
2、治關節紅腫,無名腫毒,土連翹鮮葉適量搗爛,外包。(《雲南中草藥》)
採收加工
全年可采,切片曬乾。[2]
二、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Tǔ Lián Qiáo
【別名】甲橡旺秋(藏名)
【來源】為藤黃種植物土連翹的果實。8~9月採收果實,曬乾。
【原形態】灌木,高1~1.5米。全株光滑無毛,多分枝,紅褐色。葉對生,幾無柄;葉片卵圓形,先端渾圓,基部圓形或鈍形,全緣,上面光滑綠色,下麵粉綠色。花單生或為聚傘花序,通常頂生;萼片5,綠色;花瓣5,鮮黃色,有光澤,闊倒卵形;花柱先端5裂。蒴果卵圓形。
【生境分布】生於路旁、山坡或曠野。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涼血止血,殺蟲,止癢,治急、慢性肝炎,感冒,痢疾,口腔炎,蛔蟲病,皮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三、
拼音Tǔ Lián Qiáo
別名梅宋戈
來源為茜草科土連翹屬植物土連翹Hymenodictyon excelsum(Roxb.)Wall.,以樹皮及葉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抗瘧。用於外感高熱,咳嗽痰多,瘧疾。葉外用治關節紅腫,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樹皮0.5~1兩;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