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在乡间(罗永良)

在乡间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在乡间》中国当代作家罗永良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在乡间

2016年9月6日,罗永良的诗歌集《在乡间》由中国国际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共收录了作者在国内(军队)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报纸上发表过的诗歌146首(篇)。

《在乡间》发布会将于近期举行。

(在乡间封面)

全书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序

乡间深处的孤独----金芳

温和的飘泊----霜扣儿

辑一----低处的阳光

辑二----缤纷的流年

辑三----瓷上的日子

第五部分为后记----走向未知的旅程

在乡间的创作主题是:采掘乡土的魂灵,抚慰尘世的疼痛

在序一《乡间深处的孤独》一文结尾处,金芳教授是这样评价的:

诗歌表现做为一个事件,永良收获了一个温暖的春天。但是,他也用不着伤感。时至今日,他的诗已经是旅途中的又一幅风景。我承认永良将他内心那种深藏的唯美气质带进了诗坛。比如这首《春分记》:

关于巧合

总在春天的转角处

我在向上的左边

你在绽放的右边

这温暖、诗意的体温,只供读者颤栗地缅想。灵动,却又不失典雅与精致,这是他的特别之处。

不错,众人已经离去,乡间的孤独者却还在坚守,我期待他走向另一种成熟,另一种繁华。

淡出文坛多年,暮年的晚钟时常敲响我的骨头,我也是一个思乡之人,这有可能是我的封笔之作。

月亮初上,乡间安静且遥远。当你掩卷冥思之时,《在乡间》可能会为你打开另一扇心灵之门。

在序二《温和的漂泊》一文中,霜扣儿老师是这样评价的:

他的倾诉多情又深情,忘情又动情,但是语调清新,落处干脆,百般逶迤却又没有丝毫喧嚣,也没有渊潭般的浓烈。他只是一边拿着滴沥清水的笔,一笔一笔画出了他内心的爱与期待的图片,又一边用理性的羽毛刷子,一片一片刷掉了泅在文字中的冷漠与潮湿,完整地留下了一颗诗心的纯粹与一个诗人感性交融理性的性情。他的诗歌如同一只半新半旧的小船,带着故事,却又不囿于故事,在波纹不多,但涟漪不断的人生水面上自由行驶。不缚不挣,不懈不怠,舒展如长风,静美似秋叶,一阵阵或一行行牵引你的视线。

……

温和的漂泊。

罗永良的诗集浸润了这样一种诗情,这使得他的文字如同沾了春水的小燕,划过读者眼睛后,会留下几分初春的暖意,也会留下几分乍暖还寒的凉薄。也使得他的文字如夜半驶向远方的汽笛,划过读者的心田后,会留下一段失而不知何时再得的怏怏,也会留下一段既有去日必有归时的期望。追而不急,求而不迷,这样的创作态度牵引着读者,一方面品味了诗歌的美好,一方面也体会了诗人温和的本性。诗歌里不乏深沉的拷问与探求,但他是擅于化如剑为烟雾的一个年轻诗人,因而他的诗歌不很凌利,但自有一番智慧教人不能小看。

如果说诗歌是一种灵魂的浪迹,那么我相信罗永良的诗歌之路是很好的归途。

祝福他。

在后记《走向未知的旅程》一文中,作者是这样说的:

一个深入阅读的时代已经远去。当今的现实中,文学的尊严和光环逐渐被浮躁所掩盖,而我却还在坚守,这的确让人可笑。但是诗人有些无法改变的东西是可贵的,当年我却并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可贵之处在哪里。仰望文坛上那些闪耀的星星,我没有他们的天才和实力,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拾掇生活的碎片,打捞生存的艰辛,俯在乡间的低处,讴歌黄土之上草木之间那些卑微的生灵。

现在,我深知自己无论是文学素养还是文化知识,都是业余水平。但我依然没有放弃对诗歌的追求与创作,吟唱生命,书写人生,敬畏自然,触摸灵魂……。面对诗歌,我知道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我的呐喊苍白无力。但它的确曾经映照着我成长的轨迹,是我生命中切身经历和领悟的一部分。聊以自慰的是,这些跳动的文字来自于我真实的内心。只要人世间的冷漠和困苦还不能远离我们,那么,诗歌就拥有她抚慰苦痛、褒扬美好的力量与担当,这又是她的伟大之处。

这与我的信仰相似,又与我的情怀交集。

感谢那些一路陪我走过来的人们。感谢乡土深处接纳我适可而止的沉默与谦卑,是它保留了我思考的种子。

诗歌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乡间,我会一路前行,虽然路上会有风雨泥泞,却不影响我照单全收的心情。

在乡间,自有来处和去处。[1]

作者简介

罗永良,出生于1983年,《齐鲁文学》主编、《西部作家》特约编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