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在傍晚落日的紅色光輝中(孫文波詩歌)

《在傍晚落日的紅色光輝中》是詩人孫文波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目錄

作品原文

在傍晚落日的紅色光輝中,我們

的想象開始啟動。一個比喻是這樣產生的:

城市,巨大的狩獵場,在其中活動着

最讓人膽顫心驚的獵手。不!

或許這樣的想象仍然不夠生動;

城市,一隻老虎的胃,可以吞食任何東西。

而另一個想象,卻萎縮了,它不敢

在這時出現。因為它涉及到一個人的

隱私。它把女人想象成一隻豹子,

在貪婪地吞侵別人的情感。(啊!女人,

她們怎麼回答應這樣的比喻?)

我們的想象在這時只有帶着自己出走,

去遠方。哦,遠方,什麼樣的遠方才算得上遠?

地球的另一面?遙遠的星外系?還是

一個虛構出來的地方?說起來,

虛構應該是我們的天職,我們的前輩們,

不但虛構出了一個偉大的天堂,

而且還虛構出了我們可能的來世。

但我們當然不能像他們一樣,步他們的後塵。

我們的虛構應該更加宏大,它可以

給予一隻鳥人的靈魂,給予一塊石頭

飛翔的能力,給予一朵花在火焰中盛開的特性。

它還可以使太陽不落下去,使風雨不來,

使什麼時候需要黑暗就讓黑暗降臨。

不過,我們不會虛構出這樣的場景:

一個活着的人突然進入到死者的國度中,

目睹到死者在另一個世界的痛苦。

或者總是一種善與一種惡在較量。

我們的虛構將盡力抹去這一切,為自己

呈現一個不存在這一切的遠方:而

這遠方給予我們的是什麼呢?給予

我們的是站在傍晚落日的紅色光輝中,

突然地,心靈升起一種巨大的感動……對遠方。


1996

作者簡介

孫文波195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當代詩人,是中國少有幾位從八十年代開始寫詩到2000年後仍然保持旺盛創作力的實力詩人之一,而且越寫越有高度。對年輕一代詩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

童年曾在陝西華陰農村生活,在成都讀完中學,當過「知青「,服過兵役。1979年退役回到成都。現居杭州。1985年開始詩歌寫作。1990年以後亦從事詩歌批評的寫作。作品被翻譯成英語西班牙語、荷蘭語、瑞典語等多種語言,1996年獲首屆」劉麗安詩歌獎「。1998年6月受邀參加第29屆荷蘭」鹿特丹國際詩歌節「。著有詩集《孫文波的詩》(人民文學出版社)《地圖上的旅行》、《給小蓓的驪歌》,文論集《寫作、寫作》等。 主編《中國詩歌評論》(人民文學出版社)、與蕭開愚合編《九十年代》、《反對》……。2011年獲首屆暢語詩歌獎。[2]

他說:我個人曾經很輕率地看待過像北島芒克舒婷這樣的詩人,或者更輕率地看待過徐志摩這樣的詩人,對他們的成就,或許是對他們的詩歌觀念不以為然,認為有些簡單和促隘,不足以體現出某種詩歌的精妙。但是,到了今天我發現那是不對的,不是一種具有歷史主義態度的作法。現在我理解到存在於他們身上的寫作的不足,並不是那種寫作才能的大小——他們誰不是恃才傲物,覺得自己是有大才華的啊——而是文學的歷史局限性。在這裡面不光是形式本身的,還有着思想方法上的問題。現在,的確是現在,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地我個人的敬意。儘管這或許並不是文學內部意義上的,甚至與文學無關。不過什麼又是文學內部意義上的,什麼又是與文學有關的呢?而如果我說從來就沒有單純地文學內部意義上的東西存在,我是對的嗎?我相信我是對的。 [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