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8)(刘文华)
作品欣赏
在机关(8)
饭局
在机关,免不了应酬和饭局。
我刚到机关时,还未结婚成家,每顿在食堂吃饭。食堂饭菜清淡寡味,缺油少荤,如同嚼蜡。若是糖尿病或肥胖症患者,不用求医问药,只要坚持在食堂吃饭,定能治好。那时,温饱刚刚基本解决,肚子里油水不多,每天盼望能吃点好的。自己掏钱到饭店吃?绝对舍不得,那点可怜兮兮的工资,交了食堂的饭菜金,所剩无几,哪敢奢侈挥霍?既不花钱又能改善伙食的最好办法就是参加应酬和饭局。
我到机关参加的第一个饭局,是下乡统计检查时乡里安排招待的。菜是好菜,酒也是好酒。酒菜上桌时,我想起了农村老家办婚丧喜事的“六大碗”和“八大碗”。丧事“六大碗”,喜事“八大碗”,几十年约定俗成。丧事“六大碗”也称“豆腐酒席”,言下之意,菜以“豆腐、卜页”为主。八个人坐一个方桌,“六大碗”平均每人不到一个菜,根本不够吃,加上以素为主,不吃还罢,一吃馋瘾吊得更高,甚至越吃越馋。我十岁左右时,每逢亲戚家办丧事,母亲为了让我过馋瘾,应该她吃的酒席,常向亲戚推托说家里有事,让我代为吃饭。我起先乐此不疲,吃过几次后,就不再想去。
只有喜事“八大碗”,我才乐意代去。“八大碗”以荤为主,吃得带劲。特别是肉圆,每人三个,每桌上两大碗,共二十四个,十分养眼过瘾。如果桌上哪位亲戚喜欢孩子,还会把自己的份子让给我吃,一次就有可能吃到五六个肉圆。有时,让份子的亲戚多了,一顿吃不了那么多,兴许还能在散席时将吃剩的几个肉圆装在塑料袋里,带回家改善几天伙食。那将是一件比学期结束评上“三好学生”还要美的乐事。
我们坐定,看到乡里安排的酒菜如此丰盛、上乘,我的心头顿时产生了一种幸运感。在机关工作真好,下乡检查,看看报表,翻翻台账,听听汇报,记录记录,工作不重不累不苦,还顿顿有好酒好菜,而且,不要自己花钱,等于白吃白喝。我粗略估算了一下,那桌酒菜,如果自己花钱置办,起码要花我半年的工资。想想自己的父母在农村,每天起早贪黑,在地里摸爬滚打,一年的收成,也换不来这一桌酒菜。想吃点好的,必须花费血汗钱去买,有时锱铢必较。即使参加婚丧嫁娶,开开洋荤,也得出份子钱和人情钱。
记得只有重要亲戚,母亲才舍得出五元的份子钱或人情钱。而且,只有出五元人情钱的亲戚,才安排吃两顿酒席,俗称“复席”。舍不得出五元人情钱的亲戚,比如出三元钱或二元钱,吃过一顿酒席后,亲戚会虚约一下,假意要求下顿再来。由于出的人情钱少,同时,也知道亲戚是虚约,只是给个面子而已,自己是不好意思,也不会再来的。而我们今晚,没有花一分钱,好吃好喝就摆在桌上,来得几乎轻而易举和唾手可得。 我们检查组一行和七站八所的人坐定后,只有书记、乡长的座位空着。我初到机关,不懂机关陪客之道,以为不论什么人来,书记、乡长都会作陪。书记、乡长虽不是什么太大的官,但毕竟是一乡之长。撤社改乡前,乡党委书记相当于以前的公社书记,乡长相当于公社革委会主任,在农村孩子眼里都是大官,平时难得见到一次,偶尔见到,孩子们都不敢正眼看,更不敢近身接触。记得一次,公社书记下乡视察,一行有好几位,头戴斗笠,每人骑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气度非凡,路过我家,然后安步当车,问我父亲庄稼的长势情况和贫下中农的生活情况。
这位书记很有做派,两手叉腰,和电影里看到的大干部差不多,问话高屋建瓴,宏观大气,但又不失和蔼可亲。书记问话时,其他陪同人员都毕恭毕敬,目不斜视注视书记,间或还强挤微笑,点头赞许。我父亲难得见到这样的场面,哆哆嗦嗦,腿都站不直,回答问题更是词不达意,答非所问。我听说公社里的大官来了,吓得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只敢在窗口偷窥偷听,直到听到外面没有动静,才蹑手蹑脚走出房间,进一步探听虚实,发现他们真的离开了,才长舒一口气跑出大门。
今晚,我却要和书记、乡长同坐一桌,共进晚餐,十几年前的场景再次浮现,历历在目,多少还是有点忐忑不安。后来,我听说,那次晚餐,书记、乡长同时作陪,有点异乎寻常和超规格了。按照正常情况,我们这个级别的检查组,副书记或副乡长作陪就足够了,无需劳一把手大驾。但听说,那次统计检查查出了点状况,这种状况虽不致命或丢官,但如果汇报上去,弄个通报批评或处理结论,也不是什么光彩照人的好事。书记、乡长权衡再三,决定亲自出马,提高接待规格。检查组看到好酒好菜,书记、乡长亲自作陪,也不至于不识抬举,回去汇报定会避实就虚,口里留情,何乐而不为呢?
大约等了不到五分钟,书记、乡长双双步入餐厅,一片雀跃欢快。书记、乡长先和检查组长握手寒暄,还夸奖说检查组长风尘仆仆,一路劳顿,脸都晒黑了,人都变瘦了。检查组长是某局的副局长,人高马大,一脸黝黑,神情饱满,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书记、乡长那样客套,说的虽是虚言,但说得中肯亲切,不温不火。检查组长也听出是虚言,但还是点头默认,欣然接受。在机关,根据需要和场合,适当讲些虚言和套话,有时的确事半功倍、恰到好处。我刚到机关,对机关酒桌上的虚言假话很不适应,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后来听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甚至也学会不少,偶有所用。
书记、乡长与检查组长握手寒暄后,也逐个与我们组员草草握手,像瓦片在平静的湖面上打水漂一样,一划而过,激起细微不惊的波澜。握手的一瞬间,我隐约感受到了一种敷衍和不太受待见。无论怎样,书记、乡长毕竟给了面子,哪怕是虚情假意,或是走过场,但也无可厚非。桌上的好酒、好菜,还是货真价实和亲切可信的,有了这些,再过分计较是否被重视,又有什么价值?
握手寒暄后进入正题,大家开始喝酒吃菜。书记提议,大家先满干一杯。这是机关饭局喝酒的惯例。满干一杯后,书记、乡长开始分别敬酒。机关饭局,分别敬酒顺序严格。一般按照职位大小和级别高低,逐个敬过去,不能错乱。一旦错乱,级别低的被先敬,级别高的被后敬,就会感到别扭和不顺。所以,入席前,每个人应该坐在什么位置,大家都一清二楚,自动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以主陪和副陪为轴线,一字排开,很少坐错。
当然,有时也有例外。如果有二线或退休人员,即使在位时职位不高,在酒桌上通常也倍受待见,在职人员通常会主动让座,以示对前辈的尊重。有的前辈自感在职时位卑权轻,再三谦让,不肯高位就坐。在职干部就百般邀请,说尽好话,直说到前辈无法谦让,推辞不过,前辈才心安理得,坐到高位。也有少数不太自觉地倚老卖老者,虽然在位时职位不高,但唯恐别人看轻,甚至妄自称大,逢人便卖弄自己的老资格,特别是在原来自己的下属面前,大讲革命经历和功劳显绩,有的甚至说,我干某某工作时,某人还乳臭未干之类。
遇到这些倚老卖老者,后辈们虽然颇有微词,但还是假装尊重,曲意附和,讨其开心。后辈主动让座,他们也不谦让,而是欣然接受,有的还要酒要菜要包烟,点名道姓,一定要某某作陪。如果某某不来,他们会说:当了几天官,开始骄傲忘本了。还是毛孩子时,我是如何悉心培养他,现在,翅膀硬了,不把我们老同志放在眼里了……云云。后辈们有时害怕他们说三道四,坏了名声,无论多忙,都尽可能赶过来作陪,虽不是真的出于尊重,但是为了讨他们一句吉言,避免造成不应有的负面作用,不得不屈就逢迎。
若有上级来客,机关一把手一般都会亲自作陪,但也不完全尽然。上级来客,也有职位高低、有权无权和关系亲疏之分。有三种上级来客,一把手一般不敢怠慢,必须作陪:一是直接主管自己,能够给位置、拨款项、分项目的;二是曾经竭力推荐提拔重用过自己,在自己升迁之路上发挥作用的;三是如果不陪,有可能在上面游说,说自己坏话,给自己升迁设障使绊的。除此之外,一把手会根据情况灵活机动应对,或谎称在外招商,或推说在某地开会等等,同时,会在电话里说得极其诚恳和如果在家,必须亲自作陪的客套话。听者心里有数,但不点破,点破了自己没面子,别人也没面子。在机关,很多事秘而不宣,心照不宣,是一种涵养和智慧。
书记、乡长逐一敬酒后,轮到我们回敬了。回敬的顺序相当讲究。组长先回敬书记、乡长,然后回敬其他作陪人员。组员也是先回敬书记、乡长,然后回敬其他人员。回敬过程结束,不胜酒力者,已经晕头转向,不知南北。有时,参加饭局的人数较多,无需主动出击,只要坐等别人敬酒,就能喝得酩酊大醉。于是,酒量不行者就设法偷懒耍赖,尽可能少喝和不喝,碰杯不干杯,以水替换酒,不重要的、不熟悉的尽可能不敬,关系铁的达成默契,一敬一回只喝一杯,省略一杯,相互关照体谅,皆大欢喜。
酒过三巡后,大家醉眼惺忪,无话不说。此时,正是点破正题的最佳时机。正题要说,但也不能明说。明说显得庸俗,传出去会有副作用。也有些正题,在酒桌上绝对不能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比如,统计检查查出问题,书记、乡长不会直截了当跟检查组长讲:对查出的问题隐瞒不报或高抬贵手。那晚,书记仅对检查组长讲了几句听起来无关痛痒,实质上切中要害的话。我因初出校门,不懂书记弦外之音,当时还在纳闷,好酒喝了,好菜吃了,书记、乡长为什么不求检查组长法外开恩,放过一马?
书记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端起酒杯大声说:这杯酒我要站起来,敬以某局长为首的全体检查组成员,一是感谢检查组这两天不辞劳苦,勤勉敬业,帮助我们发现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二是我们将立即对照检查,梳理问题,查找不足,认真整改,以此回报检查组的辛劳;三是恳请检查组把发现的问题带回去,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向上汇报,我们也会主动向上汇报,以此为鉴,举一反三,使我乡今后的统计工作做得更好!说完,书记、乡长一饮而尽,我们大家都一饮而尽。
“大呼隆”敬酒后,接下来便是“单打独斗”。每人自找对手,一对一敬酒。书记、乡长对准检查组长,其他陪同对准检查组其他成员。我年龄最小,无足轻重,没有人对准我,就在一旁观战。一对一敬酒,最体现酒量和说功。敬酒必须找到借口,冠冕堂皇,让被敬者心悦诚服,不得不喝。只要开动脑筋,深入挖掘,不愁找不到敬酒借口,比如:同龄、本家、同学、同乡、战友、邻居、校友、远亲,还有父母是朋友,两家是世交,父亲一起当兵,老婆是闺蜜,与小姨娘谈过恋爱,差点成为连襟,一起挂职蹲点,同期参加培训,甚至,一起搓过麻,一起醉过酒,一起唱过OK,一起在澡堂子撞见,一起打过球等等,都成为敬酒的借口。找到的借口越多,越新奇,越有卖点,喝酒气氛越浓,喝酒效果越好。
机关招商,招商人员也喜欢把功夫用在酒上,以求客商青睐,前来投资。官员介绍招商成功经验常吹嘘说,某个项目若不是我酒桌上积极主动,尽情发挥,这个项目就可能泡汤。每听此说,我就纳闷怀疑,客商怎么这么不严肃和随意化,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单凭喝酒畅快就决策投资,这样的项目靠谱吗?也有喝酒把客商吓跑的,特别是真客商,来过几次后,发现接待陪同人员除了喝酒,没有多少真才实学,感到项目投在这里不放心,政风环境不好,支持服务也不会好到哪去,投资迟早会失败,不得不另选他处。
过去,有很多偏见,认为廉政会吓走投资者。其实,正好相反。越是廉政的地方,投资者越是看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廉政就是投资环境。现在,机关接待控制很严,事前报备,事后核查,禁绝烟酒,从简节俭,风清气正。这不但没有吓走投资者,而且,节约的财力,可以兴办很多民生事实。这似乎还不够彻底,机关公务接待完全可以取消。无论上级来人,外地来客,招商引资,完全不需要公务招待。说到底,吃饭是自己的个人私事,与公务无关。谈完工作或业务,来客若需吃饭,可以自己到饭店吃,也可自己到食堂交钱吃,无需作陪,也无人作陪。增加的个人开支,回到本单位在旅差费中定额报销。机关财务开支和会计科目中,可以彻底取消招待费项目。 [1]
作者简介
刘文华,男,法律硕士,律师,英语翻译,盐城市诗词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