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0卷第2首。这首诗作于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载)冬。当时李白入永王水军,参谋幕府。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此诗是至德二载(公元757)二月以前在永王璘水军中所作。

据史书记载,永王于至德元载"十二月甲辰引师东下"(《资治通鉴》),"二载正月永王入郡阳"(《新唐书》),那么,李白入幕当在这一年的正月。永王磷兵败被杀是在"二月戊戌"(《资治通鉴》),由此推算,李自在永王幕中的时间先后不过一个月左右。在这期间,诗人没有留下更多的有关诗文,除《致贾少公书》之外,仅有《永王东巡歌》、《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及本篇三首诗。

诗中先叙安史之乱,次述永王的率军平乱,叙写当时国家局势;再次赞美诸侍御的清正严明;最后表明自己渴望为平定叛乱贡献出一切力量,并勉励幕府诸侍御同心平叛、报效国家,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思想和理想抱负。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1]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诗

作者;李白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原文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白话译文

月亮化为五条白龙,飞上了九重云天。

范阳叛军如胡地黄沙飞离北海,闪电一般横扫洛阳。

胡虏的箭雨一般射向宫阙,皇帝的车驾逃往四川。

英明的王子秉受朝廷的谋划,执掌兵权靖清南边。

军旗漫卷,如大海波涛;武器森列,似江上的云烟。

一人指挥百万大军,张弛聚散,号令森严。

御史台来了众多英贤,在南方水国,举起了军旗。

绣衣御史宴集一起,杰出的永王借给楼船。

好似登上黄金台,谒见紫霞中的神仙。

我藏身于茅屋里面,不问世事四十年。

岂知隐居草泽的人,腰里有着锋利的龙泉;

一剑挥去,劈开浮云,发誓要扫清幽燕。

如今很想与诸位御史.静心讨论金匮兵书。

大家都感谢王子的恩德,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所希望的是平定叛乱,功成身退,追随鲁仲连。

词句注释

“月化”句:《十六国春秋·后燕录》载,后燕慕容熙建始无年,太史丞梁延年梦月化为五白龙。梦中占之曰:“月,臣也;龙,君也。月化为龙,当有臣为君。”比喻安禄山称帝。

皇舆:皇帝坐的车,代指唐玄宗。播迁:流亡。 。 秉钺:持斧,借指执掌兵权。

霜台:御史台,御史职司纠弹,严肃如霜,故名。此处借以赞美永王幕府诸侍御。

戎旃(zhān):军旗。奉戎旃,谓参加永王军队。

幽燕:今北京市、河北北部以及辽宁西部一带,是安禄山的根据地。

众匮篇:兵书名。《隋书·经籍志》有《太公金匮》二卷。

旄头:即昂宿,胡星。旄头灭,指平定安史之乱

鲁连:即战国时鲁仲连。曾为赵国退秦军,事后不受赵国赏赐,功成身退。

作品鉴赏

奚禄诒日本篇:"首序禄山之乱,次入永王,次入诸侍御,次自序,末勉诸公以报国。"正道出了全诗的结构及其主题。

开头六句叙写安史之乱叛军的嚣张气焰及其叛乱的主要过程。其中"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虏箭雨官阙"等句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皇舆播迁"四字则道出了唐王朝腐败,不堪叛军一击的可悲情况。诗句间诗人的爱憎感情是很鲜明的。

接下六句叙写永王承朝廷委任,率军南下的情景。"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两句,是描写永王的旌旗舒卷有如海涛,武器罗列有如江烟的雄壮气势。"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两句是对永王璘的热情赞美。

再下六句赞扬诸侍御才华出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身赴宴会"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的畅快心情。

再下六句是抒写自已的爱国之志。表明他尽管是一个"草间人",但是他的腰下却有"龙泉"宝剑,意在强调自己有非凡的才干,"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两句是紧承上面四句,作一收束,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愿为国家平定叛乱的雄心壮志。这几句写得词情慷慨,意气挥放。

最后六句勉励四座诸公要齐心协力,不惜微躯,尽力报国。这几句既是勉励大家,也是激励自己,所以最后又归结到自身上来,表明自己平素所怀的功成身退的理想。全诗共分五层,每六句一转,结构井然,气韵流动,有力地抒发了爱国的豪情。诗中先叙安史之乱,次述永王的率军平乱;再次赞美诸侍御的清正严明;最后表明自己渴望为平定叛乱贡献出一切力量,并勉励大家尽力报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思想。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2]。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唐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3]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视频

“最”低调的大诗人:一首诗击败李白杜甫

古代最“狂”诗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