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圭表中國古代根據日影長度變化測定季節、劃分四季和推算曆法的工具。圭表由「圭」和「表」組成,表是一根垂直立於地面的杆或柱;圭是地面一根垂直於立杆或立柱的水平標尺,指向正北。正午,「表」的日影落在「圭」的刻度上,根據表影的長度可以測定節氣,推算曆法等。比如可以通過測量兩次正午時(12點整)表影長度最長時刻(冬至點)的時間間隔(兩個冬至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確定一年的長度。通過測量正午表影長度確定冬至、夏至,進而推算回歸年長度。

目錄

基本構造

圭表直立於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當太陽照着表的時候,圭上出現了表的影子,根據影子的方向和長度,就能讀出時間[1]

起源

據《國語·楚語》,擷項「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重和黎是傳說時代的天文官,南正,是指太陽到了南方中天,現在認為,南正即指冬至。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由於定方向和定季節的需要,經常觀測到樹木、房屋在太陽光照耀下投下的影子,漸漸地人們發現影子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們就是在這種規律中產生了方向和時間的概念,「南正」即是這些規律發展的結果,這是一年當中正午日影最長的一天。經過長期觀測樹木等的影子之後,人們便會想到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這根竿子或石柱便成了早期的「表」。

「圭」是什麼?可以說人們還未解釋清楚。多數人都理解成是一件測量日影長的儀器。最初立杆測影肯定是在平整的土地上進行,在影端畫一記號,如「X」形,再量影長,所以叫土圭。土圭源於周代,但直到漢代,它只被解釋為在地面作記號,如上文,漢代「銅表,高八尺,長一丈三尺,廣尺二寸」[2],從這裡的長和廣,可以看出土圭的存在和使用,但是,它是什麼材料製成尚不清楚。即然銅表可以被造,也可以造一石圭,兩者成為相稱的配套天文儀器。就其寬度(相當於現代七八寸)來說,用金屬造的更合理一些。當然用土造一較堅硬的台子也不是不可能。之後也有銅圭、玉圭

視頻

圭表 相關視頻

中國計量大學|圭表
二十八宿圓盤 圭表:周而復始 如期而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