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通论
《地学通论》,亦译《地球学》,全名《地学通论,它同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关系》,世界地理学重要著作。K.李特尔著。共19卷,合计2万页,1817—1859年在柏林出版。在国外没有系统的翻译全书,英译本主要为盖奇(W.L.Gage)翻译的节译本,如《地理科学中的历史要素》等。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地理学不等于作为地球科学的地学(或地球学)。地球科学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造,这是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范围;认为地理学是通过地球表面空间结合现象的区域差异来研究地球表面的科学。对某一或某些现象的世界范围分布的研究,可能已落入或即将落入其他附属的也有分布问题的学科领域;地理学的独特性在于,指出并解释自小到大、逐级区域单元内地表现象区域结合的特点。2.认为地理学的目的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进行研究的,诸如土地、水、大气以及动植物界都要作为人类的居住地、并严格联系人类的占有来进行研究;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将无视人类的占有而单纯研究地形学、气候学、水文学和海洋学、生物地理学等,这意味着对上述课题的起源和发展的独立研究,这种研究已远离那种对物质地球及其关于人类社会的研究了。
本书坚持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的目的而进行研究,其范畴属于人一地关系,因此李特尔被公认为人文地理学创立的奠基人。但没有提及人文地理学及其相近似的其他术语,而是试图以有别于以往的“地学”(Erdkunde)代替传统名词“地理学”(Geographie)、代替洪保德的“地球的描述”(Erdbeschreibung)。认为一个最高的神,一个全能的造物主,是建造地球作为人类家乡的主宰和创建人,甚至在各大洲的安排上也不例外,说亚洲代表着太阳的升起,所以是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非洲代表着正午,由于大陆轮廓平直、气候单调、居民就昏昏欲睡,避免和外界接触;欧洲是特地注定要为人类作出最大成就,因为它代表着日落或日暮,可以看到人类发展的顶峰;美洲的发现使人联想到新的日暮的到来,一个人们为之奋斗的新顶峰的到来;极地代表着午夜,土地和人民都被封闭在永恒的睡眠之中。从而论定只有在这么一个地球陆地的中心位置里,才能兴起征服世界的文明。此外,他受到的批判还有把地理学当成了“历史学的侍婢”。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在德国地理学中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K.李特尔(Karl Ritter,1779—1859),出生于医生家庭,幼年丧父,16岁进哈雷大学勤工俭学,学拉丁文和希腊文,1819年出任法兰克福大学历史学教授,1820年受聘创办柏林大学地理系并任系主任,终身以教育为业,培养了大批地理学专业人才,如法国的雷克吕、美国的盖约特、俄国的谢苗诺夫—天山斯基等。1828年创建柏林地理学会。一生勤奋撰述,主要著作有《普通地学或地球学,科学地理学的基础》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地学通论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 ↑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