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學成分
《地球化學成分》是地理地質年代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目錄
名詞解釋
地球化學成分名詞解釋:地球各部分所含化學元素或物質的種類及其存在的相對量。它主要根據地質、地球物理和隕石等方面的資料推算得出,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地殼的化學成分由地球外表岩石的化學成分的分析結果,直接求得:氧46.8%、硅27.2;、鋁8.7%、鐵5.06%、鈣3.6;、鈉2.6;、鉀2.6;、鎂2.08%,其他1.26%。地殼下部物質成分是根據地球物理和隕石資料推測的,因為地球密度隨深度而增加。作為天體之一的隕石,可能是具有與地球相似的同心環帶構造的行星的碎塊,兩者平均化學成分應當接近,可認為鐵隕石類似地核,石鐵隕石類似地核外部,球粒隕石相當於地幔,而無球粒隕石與地殼化學成分接近。按重量百分此計算的固體地球的平均化學成分為;鐵34.6%、氧29.5%、硅15.2%、鎂12.7%、鎳2.4%、硫1.9%、鈣1.1%、鉛1.1%、鈉0.57%、鉻0.26%、錳0.22%、鈷0.13%、磷0.10%、鉀0.07%、鈦0.05%、其他0.1%。
參考文獻
- ↑ 中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搜狐,2021-12-30
- ↑ 中國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麼?漢文化的誕生和傳承是關鍵,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