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成分
《地球化学成分》是地理地质年代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目录
名词解释
地球化学成分名词解释:地球各部分所含化学元素或物质的种类及其存在的相对量。它主要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陨石等方面的资料推算得出,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地壳的化学成分由地球外表岩石的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直接求得:氧46.8%、硅27.2;、铝8.7%、铁5.06%、钙3.6;、钠2.6;、钾2.6;、镁2.08%,其他1.26%。地壳下部物质成分是根据地球物理和陨石资料推测的,因为地球密度随深度而增加。作为天体之一的陨石,可能是具有与地球相似的同心环带构造的行星的碎块,两者平均化学成分应当接近,可认为铁陨石类似地核,石铁陨石类似地核外部,球粒陨石相当于地幔,而无球粒陨石与地壳化学成分接近。按重量百分此计算的固体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为;铁34.6%、氧29.5%、硅15.2%、镁12.7%、镍2.4%、硫1.9%、钙1.1%、铅1.1%、钠0.57%、铬0.26%、锰0.22%、钴0.13%、磷0.10%、钾0.07%、钛0.05%、其他0.1%。
参考文献
- ↑ 中文为何越来越受欢迎?,搜狐,2021-12-30
- ↑ 中国能屹立几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么?汉文化的诞生和传承是关键,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