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地紅子

中文學名: 地紅子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薔薇科
屬:栒子屬
種: 小葉平枝栒子
採收時間:全年可采
毒   性:小毒

地紅子[1],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小葉平枝栒子CotoneasterhorizontalisDecne.var.perpusillusSchneid.的根。分布於陝西、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除濕,止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痢疾,白帶,吐血,痛經。

目錄

入藥部位

性味

酸、澀,性

歸經

肝、胃經。

功能主治

清熱除濕,止血。治痢疾,吐血[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事項

小毒,內服不可過量,或嚴格遵醫囑服。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清熱,除濕。治下痢腹痛,紅痢,止血。」

相關配伍

1、治下痢腹痛:地紅子根15g,硃砂蓮9g,吳萸子、銀花各3g。煎水服。每日服3次,每次半碗。嘔吐者加藿香3g。(《貴州民間藥物》)

2、治紅痢:地紅子根30g,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3、治吐血:地紅子根60g,煎水服[3]。(《貴州民間藥物》)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除去莖枝及鬚根,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小葉平枝栒子,又名小葉刺木、地紅子、矮紅子。落葉或半常綠平鋪灌木,高不超過50cm。小枝圓柱形,黑褐色。葉互生;葉柄極短,被柔毛;托葉鑽形,早落;葉片近圓形或寬橢圓形,較小,長6-8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疏平貼柔毛。花1-2朵;萼筒鍾狀,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微具短柔毛;花瓣直立,倒卵形,先端圓鈍,粉紅色;雄蕊短於花瓣;花柱離生,短於雄蕊。果實橢圓形,長5-6mm。花期5-6月,果期9-10月[4]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2400m的山岩上或山坡多石地。

參考資料

  1. 地紅子好美 紅遍滿山點綴冬日,視界網,2017-12-17
  2. 地紅子的功能主治,中醫世家
  3. 小葉平枝栒子的相關配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地紅子的形態特徵,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