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File:Geologic Clock with events and periods zh.svg
此鐘面展示地質學時間及地球歷史事件。冥古宙40億年前部分為無生命時期,其餘部分體現了生命之演進。最後二百萬年的第四紀為人類時間,在圖中太短而看不到。

Template:古生物

地質年代( geological age ),是用來描述地球歷史事件的時間單位,通常在地質學考古學中使用。

目錄

術語

年表中最大的時間單位是宙/元(eon),宙下是代(era),代下分紀(period),紀下分世(epoch),世下分期(age),期下分時(chron)。必須說明,年表雖有時間的概念,也就是說,當獲悉該化石是何宙、代、紀、世、期或時的遺物,間接可知道它形成的粗略時間(當然是很粗略的估計值)。事實上,年表的時間單位是完全人為性劃分的,和日曆中的年月日不同,它不能使人了解每個宙、代、紀、世、期或時經歷的準確時間。

Template:地質年代單位

命名

年表中各個宙/元、代、紀、世、期或時都有自己的名稱,用於描述生物在不同地質時空的發展程度, 一般以首先研究它們時期岩石的地點來命名,現將某些專家所廣泛使用的各個時期之名稱概述於下。

宙/元
  • 顯生宙 : 現代生物存在的時期。
  • 元古宙 : 久遠的原始生物的時期。
  • 太古宙 : 初始生物的時期。
  • 冥古宙 : 生命現象開始的時期。
  • 新生代 : 現代生物的時期。
  • 中生代 : 中等進化生物的時期。
  • 古生代 : 古代生物的時期。
  • 寒武紀(Cambrian) : 取名於拉丁文Cambria,即威爾斯的古名。
  • 奧陶紀(Ordovician) :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的古老部落(奧陶部落)。
  • 志留紀(Silurian) :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的古老部落(志留部落)。
  • 泥盆紀(Devonian) : 名稱來自英國德文郡(Devonshire)。
  • 石炭紀(Carboniferous) :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群島的含的岩石。日語裡把煤叫「石炭」。
  • 二疊紀(Permian) : 取名於俄羅斯的彼爾姆州(Perm)。二迭紀一詞來自日本,因為德國的此地層分為兩層。現在,日本已經不使用「二迭紀」一詞,改由片假名直接譯自彼爾姆州。僅華語區繼續使用此詞。另外,沒有「一迭紀」。
  • 三疊紀(Triassic) : 來自拉丁文"三"(Trias),因為最初發現的地層明顯分為三層。
  • 侏羅紀(Jurassic) : 取名於法國與瑞士之間的汝拉山(Jura Mountain,又翻譯作侏羅山)。
  • 白堊紀(Cretaceous) : 取自拉丁文Creta,意指白堊
  • 第三紀(Tertiary) : 第三個衍生物。目前第三紀已經撤銷。原來的第三紀現在分為古近紀新近紀
  • 第四紀(Quaternary) : 第四個衍生物。有些學者認為應當撤銷,併入新近紀,另一些學者不同意這種觀點。
    • 另外,最早,地質史分為4個時期:第一紀、第二紀、第三紀和第四紀。第四紀是人類存在的紀;第三紀是哺乳動物出現的紀;第二紀是爬行類動物時代,第一紀包括爬行動物出現的以前時代地層。經過後人詳細劃分發現第一紀和第二紀可以分得更細的層次,所以在19世紀時就取消了這兩個名稱。
File:Geological time spiral.png
地球歷史的螺旋形圖形表示

對於前寒武紀時期的不同命名

在2004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確定前寒武紀的地質年代之前,中國學者已經用中國的地質狀況對前寒武紀地質年代給予命名,這些命名至今仍經常出現在中國學者的著作以及中國的教科書中。

地質年代參照表

地質年代比例

全部

如果把地球誕生到現在的大約45億年縮小到1年,則人類(Homo sapiens)存在的時間只有極短的半個小時。





前寒武紀 n/a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顯生宙
古生代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顯生宙

把顯生宙放大: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寒武紀 奧陶紀 志留紀 泥盆紀 密西西比紀 賓夕法尼亞紀 二迭紀 三迭紀 侏羅紀 白堊紀 古近紀 新近紀
11月中旬 30 12/1 5 10 15 20 12/31

新生代

把新生代再放大:





古近紀 新近紀




古新世 始新世 漸新世 中新世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4:00


注釋與參考文獻

外部鏈接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