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地質普查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名稱:地質普查

目的:對地球的認知和研究,從而開發和利用

地質科學具有雙重性特徵,一是具有全球性的共同規律和普遍特徵,二是具有地區性的特殊規律和獨特特徵,因此地質科學與其它基礎科學相比,沒有世界通用的定律或模式,而是區域性特色更為明顯。普查與勘探就是具有區域性特色的工作,也是地質事業的基礎工作,即通過地質調查方法全面地掌握一定區域內的地質情況和礦產情況,將調查研究的結果編繪出各種地質圖和地形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確定有礦產遠景的地區,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1]

目錄

地質圖

地質圖是地質測量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用規定的符號、顏色和線條來表示某一地區地質現象的圖件,一般是平面圖。地質圖也可以被看作是各種地質現象按一定比例尺縮小了的垂直投影的縮影圖,所以我們能在一張圖上一目了然地看出一個區域的各種地質情況,如地層分布、構造特徵等等。地質圖是在地形圖的基礎上作出的,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地表示出一個地區地質現象的空間位置和分布。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遼闊,完成普查與勘探工作任務艱巨。建國以來,我國的廣大地質工作者,靠羅盤、地質錘和自己的雙腿,辛勤地「丈量」着祖國的每一寸土地。特別是在環境惡劣的地區,如西部高原區和西南地區等複雜的工作環境,他們不得不爬山涉水,在完成地質調查和填圖過程中付出了辛勤汗水甚至自己的生命

我國成就

中國在普查與勘探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截止1990年底,1:100萬全國區調工作已經全部完成;1:20萬區域調查工作累計完成了674.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面積的70.2%;1:5萬區調工作完成了86.18萬平方公里,也取得了顯著成果。我們已完成了相當數量的各種比例尺的地質圖和地形圖的測制,為礦產資源和能源的探查和開發奠定了基礎。70年代,四百萬分之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圖》就已公開發行,《亞洲地質圖》的出版也引起了國際上的普遍關注。這些都是在基礎地質工作具有堅實的積累情況下才能完成的。以地層工作為例,從19世紀中期起,就有外國地質學者來到中國,他們越俎代皰,儘管做了一些地層工作,但由於條件限制,工作粗糙,錯誤百出。我國由自己的地質科學工作者完成的地層調查,用短短四十幾年就做完了西方通常用一百六、七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不僅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而且建成了我們自己的比較完整、合理的地層系統,受到國際地層學界的高度評價。

主要成果

通過詳細的普查與勘探,我國已找到各類礦產168種,探明有儲量的礦產152種。 其中,煤、鐵、釩、鈦、鎢、錫、鉬、銻、汞、鉛、鋅、鋁土礦、稀土、鈮、重晶石、菱鎂礦、螢石、磷、硫鐵礦等25種重要礦產居世界前列,還有45種礦產的儲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對非金屬礦產的探查成績卓著,截止1991年,已查明上儲量表的非金屬礦產86種,若按工業用途則達到140種,非金屬礦產產地5000多處。其中石墨、滑石、石膏等20多種礦產的探明儲量進入了世界前列。非金屬礦產的普查與勘探表明,我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品種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  在能源方面,除石油天然氣在普查與勘探中具有顯著地位並取得了豐碩成果外,對煤炭(包括煤成氣、石煤)、鈾礦床、以及地熱的探查也獲得了重大進展,可以預見,步入21世紀以後,我國在普查與勘探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必將成為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大力量。

銀錫礦地質普查規範

1 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1)主題內容

本規範規定了銀礦地質普查的目的任務,工作程序、工作程度及質量要求、儲量計算和礦床技術經濟評價等內容

2)適用範圍

本規範是銀礦地質普查階段工作的總體要求,也是銀礦地質普查工作質量監控和報告驗收的依據

2 引用標準

GB/T 13687 固體礦產普查總則

DZ/T 0078 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定

DZ/T 0079 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規定

DZ/T 0091 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範

DZ/T 0033 固體礦產勘查報告編寫規定

3 工作目的任務

對普查區內已發現的銀礦點和與銀礦有關的物探、化探異常等進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具有進一步工作的價值。對具遠景的礦床(體),應探求D+E級儲量,提交普查報告,為能否進行詳查提供依據。

4 工作程序

按GB/T 13687規定,遵循立項論證、設計編審、組織實施和報告編審等程序進行。

5 工作程度要求

1)在收集和利用已有1:20萬、1:5萬區調資料的基礎上,大致查明普查區內的地質特徵,依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對與銀礦成礦有關的地層、岩石、構造的調研應有所側重。

2)大致查明區內礦體的分布特徵、規模、形態、產狀和礦石質量;大致劃分礦石的自然類型和工業類型。根據氧化程度,銀礦石的自然類型分為原生礦石、混合礦石、氧化礦石三種;銀多金屬硫化礦石可採用一種與銀關係最密切的金屬礦物的氧化率作為劃分標準;銀(金)礦的硫化礦石採用銀的氧化率作為劃分標準

3)研究和對比礦石的可選(冶)性能,作出礦石工業利用可能性的初步評價。

4)對已基本確定具有工業價值前景的礦床,應大致了解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條件

5)對主要礦體進行系統的地表工程揭露。根據礦體規模,在1~3條主剖面上初步了解(礦體)深部特徵,大致確定礦床勘探類型、勘探網度,探求D+E級儲量(參見附錄A)。

普查階段主要探求級儲量,但要選擇主要地段局部加密工程驗證其可靠程度,並在驗證地段計算級儲量。大、中型礦床的級儲量一般應分別占+級儲量的%~%。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小型礦床的級儲量為~。

普查階段應進行概略的礦床技術經濟評價。

6 工作質量要求

1)測量工作

對具有工業價值前景的普查礦區,應按 0091

中有關規定進行測量工作,尚未肯定工業價值前景的普查礦點可用半儀器法進行測量工作。 普查階段一般不進行正規的地形測量。

2) 區域地質圖

在已進行區域地質調查的地區工作時,應充分利用已獲資料修編區域地質圖,其範圍應包括普查礦區所在基本成礦單元,重點反映銀礦成礦地質背景。區域地質圖的比例尺一般為萬~萬。

在僅有少量小比例尺區域地質、物探、化探和礦產勘查資料的地區工作時,應因地制宜地選用有效技術方法填制區域地質(簡)圖,並充分利用遙感資料。

3)礦區地質(簡)圖

銀礦體較多且分布面積較大,須分段勘查的礦區也應填制礦區地質(簡)圖。比例尺一般為~。

填圖前或填圖中應測制地質剖面,大致建立地層層序。對礦區構造、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等進行初步研究,大致查明與銀礦成礦有關的各種地質問題,以及銀礦體和礦化帶的分布特徵。

4)礦床(體)地質圖

比例尺一般為~,特殊情況酌情放大或縮小。

填圖工作應大致查明礦床內地層,岩石、構造和地表礦體的形態、產狀,分布以及圍岩蝕變,控礦因素、找礦標誌、礦床氧化帶的分布和特徵。

5)物探和化探工作

根據普查工作實際需要布置物探和化探工作(含測井工作),其工作精度要求按現行規範、規程要求執行。

6) 地表探礦工程

地表探礦工程包括探槽、淺井和淺鑽,用以揭露礦體和驗證有遠景的物探和化探異常、重要地質界線和構造線。系統控制礦體的地表工程應比同級網度深部工程的間距加密一倍。必要時可用沿脈探槽追索礦體的連續性。

對查明礦體作用大的老窿應作適度清理,並進行地質編錄。

7)鑽探工作

探求級儲量的礦體,至少應有條含兩個以上見礦工程(含鑽孔)的剖面控制;探求級儲量的塊段,至少有條各含兩個以上見礦工程(含鑽孔)的剖面控制。

8)鑽孔質量要求

認真測定頂角和方位角,作好孔深驗證、簡易水文觀測、鑽孔原始記錄及封孔工作,其質量要求按有關規程執行。厚大礦體(層)內部回次採取率連續低於%的部分,其平均採取率不得低於%,礦層(體)平均採取率不得低於%。鑽孔見礦位置偏離勘探線距離不得超過級基本網度的/。

9)坑探工程

普查階段的坑探工程可根據地質工作實際需要因地制宜布置。

槽、井、坑探工程規格、質量等要求,應按有關規程執行。

10)試樣採取

除礦石基本分析樣外,必要時還應採取適量礦石組合分析樣、單礦物分析樣和物相分析等樣品。採樣方法及質量要求如下:

基本分析樣品:各項探礦工程中,按礦體(分礦石類型),礦化帶及夾石連續取樣,要求控制礦體頂、底板界線。

槽、井、坑探(含老窿)工程中通常採用刻槽法,斷面規格視礦化均勻程度或通過試驗確定,一般為×或×。樣長,最長不超過。礦體厚度小於最低可采厚度時可作一個樣採取。

穿脈坑道取樣,應在坑壁一側的腰線上連續採取,礦化很不均勻時,應兩壁取樣。沿脈樣品應在掌子面或頂板上採取,間距一般為~,視礦化均勻程度而定。

礦心取樣,首先選取通過礦心中軸線的劈開面,使兩側礦化大致相似,然後沿劈開面用金剛石刀具鋸開,取/作樣品。直徑相差較大的礦心應分別取樣。樣長一般,最長不超過。

基本分析項目為,其他達到工業要求的有用組分亦列為基本分析項目。

組合分析樣品:從基本分析樣品的副樣(或正樣余樣)中提取,根據需要進行組合,重量一般為~,參加組合樣品的各基本分析樣品的重量比由其長度比確定。分析項目視伴生有益、有害元素而定。

物相分析樣品:自地表開始采至原生帶上部,可在基本分析副樣中抽取,或專門採集,但均必須在取樣後立即送驗,以免樣品氧化。

單礦物分析樣品:應在礦體內採取,要注意挑選後的單礦物樣品的純度和代表性(如種類、世代、粒度、色調等),重量視分析項目和挑選難易而定,一般為~。

11)試樣加工

按切喬特公式()進行,如值未經試驗,可根據經驗一般採用≥,微細不均勻礦石的值應增大。樣品總損失率不大於%,每次縮分誤差應小於%。

12)分析質量

各種樣品的分析質量誤差要求及處理辦法,按《地質礦產實驗測試質量暫行規定》執行。

對基本分析結果應分期分批分級進行內檢,內檢樣由送樣單位從副樣中按有代表性的原分析樣品總數的%抽取,加工後編密碼送原分析單位。樣品數量不少於件。

銀礦石分析偶然誤差允許範圍按《地質礦產實驗測試質量暫行規定》執行。

外檢樣品同原實驗單位從基本分析樣的正樣中抽取的樣品委託高一級實驗單位承擔。外檢樣品數量應不少於件。

13) 礦石選(冶)試驗

普查階段,對工業利用已成熟和尚成熟的銀礦石,可與同類礦山的同類礦石進行類比評價,暫不作可選(冶)性試驗,對不常見且組分複雜、礦物粒度細、在國內尚無成熟的工業利用經驗的礦石,應進行可選(冶)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

對可能分采分選的不同類型銀礦石應分別採取可選(冶)性試驗樣品,樣品應具有代表性。

14) 岩礦鑑定樣

應採集有代表性的岩石標本進行岩石定名和分類。

系統採集銀礦石標本進行鏡下鑑定和初步礦相研究,大致劃分銀礦石的自然類型,了解銀的賦存狀態。

15) 小體重樣

普查階段,一般只採集小體重樣測定體重值,作為儲量計算參數。應按礦石類型採取足夠數量的樣品,並注意樣品在礦體內分布的代表性。每個小體重樣均要測定主元素和共生元素的含量。小體重樣應封蠟及時送達測試單位,並根據需要同時測定濕度值。樣品數量不少於件。

16)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研究

對有遠景的礦區,應收集有關水文地質資料,對其所處的水文地質單元進行概略研究。大致了解礦區主要含水層、隔水層、含水構造等水文地質要素和地下水補給排泄條件。大致了解地表水體分布範圍。對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的礦區,應進行較深入的了解。

應對礦體及其頂底板岩石的穩定性進行評述,大致了解切穿礦體的較大斷層對礦體開採可能產生的影響。對具有工業價值前景,但工程地質條件特別複雜的礦區,應安排適量工程地質調查。

大致了解和評述普查礦區環境地質條件,以及未來礦山開採對礦山生產和周圍環境、生態可能產生的影響。

對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的質量要求,按《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範》執行。

17)地質編錄、報告編寫

原始地質編錄資料數據必須在現場取全取准,按執行。

綜合整理應隨普查原始編錄工作的進度及時進行,以利綜合研究。除及時編繪各種必要的圖件外,還應儘量做到標準化、數據化和表格化,按執行。

18) 普查工作結束,野外資料驗收後,應及時編制普查報告。報告編制按執行

7 儲量計算

1)工業指標

儲量計算工業指標,可根據一般工業指標(參見附錄),或與同類礦床類比確定。必要時報主管部門批准下達。工業指標中一般應包括共生組分的工業指標。

2)儲量計算原則

按已確定的工業指標圈定礦體。

參與儲量計算的各項工程及工作的質量必須符合有關規範、規程和規定的要求

參與儲量計算的各項參數均應根據具有代表性實測數據。

在合理劃分儲量類別和級別的基礎上,根據礦石類型和見礦工程分布,合理劃分塊段,計算儲量。

儲量計算時,應圈出採空區,普查前的採空區不計算儲量

礦石量以萬噸為單位,金屬量以噸為單位。

3)礦體圈定原則

根據工業指標和礦床地質特徵和控制礦體的探礦工程,參考有關物探、化探異常圈連礦體。

在單工程中,以等於或大於邊界品位的樣品圈定礦體。小於最低可采厚度而品位較高的樣品,可按米·克/噸值圈定礦體。等於或大於剔除厚度的夾石應單獨圈出。允許將小於夾石剔除厚度的樣品圈入表內礦體;若礦體兩側連續出現多個表外礦樣品,允許將兩側不大於夾石剔除厚度的樣品圈入表內礦體。

連接礦體一般採用直線,也可按礦體自然趨勢用曲線連接,但工程間礦體厚度不得大於相鄰兩工程見礦厚度。

礦體邊部見礦工程以外無工程控制,或有一倍級網的不見礦工程控制時,可按級網度/尖推或/尖推一個級間距,若邊部見礦工程與相鄰不見礦工程間距小於一倍級網度,則按實際間距的/平推或/尖推。若礦體邊部工程的相鄰工程中存在大於/邊界品位的礦化,則可按一倍級網度或實際間距尖推/或平推/計算級儲量。採用米·克/噸值圈定的礦體邊界,要根據礦體地質特徵確定是否外推。外推塊段的儲量級別應低於原塊段的儲量級別。

4)儲量計算參數的確定

儲量計算的各項參數,包括平均品位、厚度、面積、體重、溫度等,均應根據實際取得的原始數據計算,計算方法可參照國家儲委頒發的《銀礦地質勘探規範》(試行)中的規定執行。

8 礦床技術經濟評價

一般應收集有關資料,分析國際國內白銀市場供需情況及價格波動,國內白銀生產和銀礦產資源形勢,結合本礦床擁有的儲量和內外部開發建設條件,對本礦床未來開發的可能性及對國民經濟建設的意義,作出定性概略評價

參考來源

中國地質調查

參考資料

  1. 地質普查報告,360文庫 , 2017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