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 的圖片

地隨(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別名生地黃地隨、原生地等,屬於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地黃的塊根,主產於河南,是常見的中草藥材之一

目錄

簡介

生地,味苦甘,氣寒,沉也,陰也。入手少陰及手太陰。涼頭面之火,清肺肝之熱,亦君藥也。

其功專於涼血止血,又善療金瘡,安胎氣,通經,止漏崩,俱有神功。但性寒,脾胃冷者不宜多用。

夫生地既善涼血,熱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為君,

而加入荊芥以歸其經,加入三七根末以止其路,又何熱之不除而血之不止哉。

然而此味可多用而不可頻用,可暫用而不可久用也。當血之來也,其勢甚急,

不得已重用生地,以涼血而止血。若血一止,即宜改用溫補之劑,不當仍以生地再進也。

今人不知其故,驚生地止血之神,視為靈丹妙藥,日日煎服,久則脾胃太涼,必至泄瀉,元氣困頓,而血又重來。

不悟生地用多,反疑生地用少,仍然更進,且有增其分兩,至死而不悟者,亦可悲也夫。[1]

形態特徵

生地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

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厘米,莖紫紅色。

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

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

長2-13厘米,寬1-6厘米,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鈍鋸齒以至牙齒;基部漸狹成柄,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生地的花具長0.5-3厘米之梗,梗細弱,彎曲而後上升,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 ,或幾全部單生葉腋而分散在莖,

萼長1-1.5厘米,密被多細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10條隆起的脈;萼齒5枚,

矩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長0.5-0.6厘米,

寬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開裂而使萼齒總數達7枚之多;花冠長3-4.5厘米;

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紅色,被多細胞長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鈍或微凹,

內面黃紫色,外面紫紅色,兩面均被多細胞長柔毛,長5-7毫米,

寬4-10毫米;雄蕊4枚;藥室矩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基部叉開,

而使兩藥室常排成一直線,子房幼時2室,老時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無毛;花柱頂部擴大成2枚片狀柱頭。

蒴果卵形至長卵形,長1-1.5厘米。花果期4-7月。

分布範圍

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主產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江蘇、湖北等省區。生長於海拔50-1100米的砂質壤土、荒山坡、山腳、牆邊、路旁等處。

藥用價值

別名

生地黃。

來源

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懷慶地黃的乾燥塊根。

產地

主產於河南省、溫縣、博愛、懷慶、武陟、孟縣等地。現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狀鑑別

呈不規則的塊狀或長條形,紋錘形,全體扭曲皺縮,大小不一,直徑1~5厘米,長5~15厘米。

每支重量10~125克。表面灰棕色,多皺褶及溝紋,粗糙。質地緻密,斷面紫黑色或烏黑色,油潤有光亮。氣微 香,味微苦甜。

以肥大,質緻密沉重 ,斷面油潤 ,紫黑色者為佳 。

主要成分:含量地黃素、梓醇、多種氨基酸等。

功效與作用

1、止血:動物實驗證實,生地的提取物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可見中醫在止血方劑內應用生地是有根據的。

2、強心、利尿:對衰弱的心臟,其強心作用較顯著,主要作用於心肌。由於有強心、利尿作用,故有助於解熱。

3、降血糖:作用顯著,能抑制實驗性高血糖,也能使正常家免的血糖量下降。

炮製

1切片;2炒炭。(炒至起鼓枯松)

性味

甘、苦、寒。

歸經

入心、肝、腎三經。

功能

滋陰、涼血。

主治

:陰虛發熱,熱病傷陰,煩渴、骨蒸,斑疹,吐衄下血,婦女月經不調,胎動不安等症。[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