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坐骨神經
原圖鏈接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管理下肢的感覺和運動,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是所有神經中最粗者。坐骨神經經梨狀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依次橫過閉孔內肌,上下孖(音同「子」,雙、對的意思)肌及股方肌的後方,支配這些肌肉,並沿大收肌後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之間下降,途中發出肌支至大腿的屈肌,坐骨神經在到膕窩以後,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隱神經支配區以外的小腿與足的皮膚感覺。[1]

目錄

醫學信息

別 稱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坐骨神經 sciatic nerve 骨科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臀部疼痛 下肢疼痛等 外傷 腰椎間盤突出等 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小腿等處放射性疼痛

分支

  1. 關節支—從坐骨神經上部發出,抵達髖關節,從關節囊的後部穿入。此關節支有時直接起於骶叢。
  1. 肌支—在股上部發出,計有支配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和大收肌諸支。至半腱肌與半膜肌的肌支,常起於一干。在股中部發出的肌支,至股二頭肌短頭。上述各肌支,只有股二頭肌短頭的肌支來自腓總神經,其他各支均起於脛神經。
  1. 坐骨神經兩大終末支——脛神經。自坐骨神經分出後,經膕窩中間垂直下降,初位於膕動脈外側;至膕窩中點,跨過動脈背面至其內側,下達膕肌下緣,與膕動脈共同穿過比目魚肌腱弓深側,至小腿後側的上部,神經位於深淺屈肌之間(即位於腓腸肌及比目魚肌的深側)。至小腿後側下1/3以下,該神經僅被皮膚及固有筋膜覆蓋。脛神經深側,大部分貼在脛後肌的後面,而至小腿下部貼在脛骨後面。在小腿後上部,神經位於脛後動脈的內側,繼而神經由動脈的後側轉至其外側。在內踝後側,脛神經與脛後動脈一同穿過分裂韌帶的深側,並行進入足底,於此,脛神經分為足底外側神經和足底內側神經[2]

坐骨神經損傷

臨床表現

  1. 坐骨神經干刺激症狀,呈放射性疼痛,並伴有其支配區的運動、感覺障礙。
  2. 多有外傷、勞累、着涼或受潮濕史。
  3. 病程長時可呈間多為單側發病,疼痛向大腿後方,小腿後外側、初為臀部鈍痛、酸脹或沉重感,有時也可表現劇烈銳痛。
  4. 足背外側放射,但很少達足跟部及足底部,且多無明確神經根性界限。有時可在局部叩及痛性結節或痙攣的梨狀肌。
  5. 走路可使疼痛加劇,或出現間斷跛行。在伸髖位被動內旋下肢或內收、屈曲及內旋髖關節均可使症狀加重。下肢外旋症狀減輕。
  6. 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但無特異性,腰部無陽性體徵。

鑑別診斷

  1. 腰椎椎管狹窄:其特點為:(1)間歇性跛行。(2)腰椎後伸受限與壓痛。(3)沿坐骨神經走行tinel征陰性。
  2. 腰椎間盤突出症:同腰椎管狹窄症除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外,還有腰部症狀。
  3. 臀上皮神經損傷:疼痛部位都在臀和腿上,臀上皮神經的疼痛在髂嵴附近,梨狀肌綜合徵壓痛在梨狀肌下孔;臀上皮神經疼痛只能到踝部,而梨狀肌綜合徵的疼痛則到達腳趾。
  4. 臀肌損傷:臀部肌肉有局部壓痛,尤其多見於臀中肌損傷,無坐骨神經放射痛。[3]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以及繼發性,原發性坐骨神經痛主要是由於感染或中毒直接損害坐骨神經引起,臨床上少見,多和肌炎、肌纖維組織炎同時發生。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為神經通路的鄰近組織病變產生機械壓迫或粘連、水腫所致。如脊髓腰段蛛網膜炎、脊髓損傷、椎管內腫瘤、腰椎間盤突出症、強直性脊椎炎腰骶神經根炎腰椎結核、先天性畸形等。[4]

臨床表現

  1. 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原發性為腰椎壓迫神經的發炎造成的疼痛,以一側者占多數,可常和肌纖維炎另外產生。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的關鍵病發原因為嚴寒濕冷及扁桃體發炎、前列腺炎、牙齦炎、鼻竇炎等別的發炎疾病感染,有的另外繼發性肌炎及肌肉組織組織炎。
  2. 腰椎壓迫神經病常見於中老年人小伙,以一側較多。發病急劇,最先覺得下背部酸痛和腰部硬直感。或是在病發前幾個星期,在行走和健身運動時,下肢有短暫性的疼痛。之後逐漸加劇而發展趨勢為強烈疼痛。疼痛由腰部、屁股或髖骨剛開始,往下沿大腿後側、膕窩、小腿肚兩側和足背外擴散,在持續性疼痛的基本上面有一陣陣加重的灼燒樣或是扎針樣疼痛。晚間更比較嚴重。
  3.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症狀表現:坐骨神經痛經常在創傷、體力活或着涼後發病,或因為以上原因而發作。大部分主要表現為一側疼痛,某些為兩側。典型性的坐骨神經痛主要表現為一側腰部、臀部疼痛,並向大腿後側、小腿肚後兩側、足兩側放射性。行走和改變姿勢可使疼痛加重,平躺時病腿抬高受。[5]

中醫鑑別

  1. 風寒濕證:患者症狀為腰腿冷痛,上下走竄,屈伸不便,遇陰雨寒冷氣候加重或伴下肢腫脹。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或沉。
  2. 風濕熱證:患者症狀為腰腿疼痛,痛處有熱感,雨季或暑天疼痛加重,伴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湍數。
  3. 氣滯血瘀證:患者有腰部內挫傷史,腰腿刺痛,痛處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間痛甚,不能俯仰,轉側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滯澀。
  4. 肝腎虧虛證:患者症狀為腰腿隱痛,喜按喜揉,遇勞加重,臥則減輕。反覆發作,下肢萎軟,惡風畏寒,神疲乏力,而色無華。舌淡苔少,脈沉細。[6]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