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塊菌 塊菌也稱松露,具有獨特的香味、口感和營養價值,人類食用塊菌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塊菌號稱「黑色金剛石」,是野生菌的極品,它與魚子醬、鵝肝醬同被稱為三大珍品。塊菌有多種療效,富含17種氨基酸、8種維生素、適量的蛋白質、以及雄性酮、甾醇、鞘脂、脂肪酸、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50餘種生理活性成分。並且含有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8種氨基酸、鋅、錳、鐵、鈣、磷、硒等必需營養素,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衰老、益胃、清神、止血、療痔等藥用價值,具有抗癌活性,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激發腦細胞活力。[1]

目錄

形態

塊菌實體如塊狀,小者如核桃,大者如拳頭。幼時內部白色,質地均勻,成熟後變成深黑色,具有色澤較淺的大理石狀紋理。子囊果球形、橢圓形,棕色或褐色,有的小如豆,也有大如富士蘋果,表面具有多角形疣狀物,反射出紅色的光澤,頂端有凹陷;其肉(產孢子組織)初為白色,後呈棕色或灰色,成熟時會變為黑色;切面呈褐色,具有大理石樣紋,散發出森林般潮濕氣味,並帶有乾果香氣,藉以引誘小動物前來覓物,將孢子帶到他處進行繁殖。塊菌外形奇特可以小如花生,也可能大如手球。塊菌生長周期只有一年。它的大小和年齡完全無關。只伴隨着四季變化而成長,死亡與誕生。一般的,塊菌子實體淡黑色、栗黑色,表面的疣為多角形,中等大小,帶有淡紅色的斑點,頂端不下凹沒有形成可以分開的覆蓋層,包被與造孢組織密切相連。球形、橢圓形、腎形、圓形到不規則形、裂片狀或瘤狀,內部近白色,後變暗淡紅色,成熟時淡紫色至黑色。子囊果內部有明顯的白色的紋理,摺疊狀平行排列於透明線上,這些線呈齒狀或總狀分枝,使剖面呈大理石狀斑紋。[2]

生長環境

塊菌主要生長在海拔1500-3000米內的森林中,塊菌發生在松科與殼斗科植物組成的松樹、橡樹、白楊樹、柳樹、榛樹和椴樹下生長。塊菌多分布在西北坡,長在蔽蔭的西北向的坡地,防止乾燥,土壤類型一般酸鹼都與塊菌生長有關,立地環境為石灰岩和石灰質紫色土壤,土層疏鬆乾燥,透氣性好,土壤中含有豐富的鈣、鎂、磷、鈉等多種礦物質和元素,塊菌易吸收和生長,塊菌菌塘里的土壤呈1-2mm直徑大小的黑色顆粒,有機質含量特別高,土表面有10多公分厚。[3]

食用方法

南瓜魚子燒塊菌的做法
材料:塊菌干100克,魚子100克,南瓜150克,雞蛋1個,姜米少許。調料精鹽1小匙,紹酒1小匙,胡椒粉少許,清湯2杯,澱粉、色拉油適量。
做法:將塊菌切片用溫水泡至回軟,放入碗內加精鹽、蛋液、澱粉上漿抓勻滑油;南瓜去皮切條;魚子切塊拍澱粉,分別入熱油鍋炸六成熟撈出。鍋中入色拉油燒熱,下入姜米煸炒,投入原料、調料燒至收汁即可。
[4]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