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葉榕
垂葉榕(學名:Ficus benjamina L.)桑科植物。大喬木,高達20米,胸徑30-50厘米,樹冠闊;樹皮灰色,平滑;小枝下垂。葉薄革質,全緣;葉柄長上面有溝槽;托葉披針形。榕果成對或單生葉腋,光滑,成熟時紅色至黃色;雄花、癭花、雌花同生於一榕果內;雄花極少數,花絲短。瘦果卵狀腎形,短於花柱,花柱近側生,柱頭膨大。花期8-11月。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在雲南生於海拔500-800米濕潤的雜木林中。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澳大利亞北部有分布。園林用中、枝葉茂密,小枝略垂婆娑,宜作行道樹和庭園風景樹或密行植作高籬。葉和氣根可藥用。招鳥樹種。
- 中文學名:垂葉榕
- 拉丁學名:Ficus benjamina L.
- 別 稱:垂榕、黃金垂榕、白榕、小葉榕、細葉榕、柳葉榕、馬尾榕、米碎常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蕁麻目
- 亞 目:植物科桑科
- 亞 科:菠蘿蜜亞科
- 族:榕族
- 屬:榕屬
- 亞 屬:榕亞屬
- 種:垂葉榕
- 分布區域:泰國,中國雲南、廣東、海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L.,1767
目錄
形態特徵
大喬木,高達20米,胸徑30-50厘米,樹冠廣闊;樹皮灰色,平滑;小枝下垂。
葉薄革質,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8厘米,寬2-4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一級側脈與二級側脈難於區分,平行展出,直達近葉邊緣,網結成邊脈,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1-2厘米,上面有溝槽;托葉披針形,長約6毫米。榕果成對或單生葉腋,基部縊縮成柄。
球形或扁球形,光滑,成熟時紅色至黃色,直徑8-15厘米,基生苞片不明顯;雄花、癭花、雌花同生於一榕果內;雄花極少數,具柄,花被片4,寬卵形,雄蕊1枚,花絲短;癭花具柄,多數,花被片5-4,狹匙形,子房卵圓形,光滑,花柱側生;雌花無柄,花被片短匙形。
瘦果卵狀腎形,短於花柱,花柱近側生,柱頭膨大。花期8-11月。
主要價值
藥用
氣根、樹皮、葉芽、果實:清熱解毒,祛風,涼血,滋陰潤肺,發表透疹,催乳。
藥用部位是枝葉,取之方便,用之有效,有行氣消腫散瘀之功效,用於鐵打腫痛和潰瘍。
園林
幼樹可曲莖、提根靠接,作多種造形,製成藝術盆景。老莖可修整成古老蒼勁的樁景,是園林造景中用途最多樹種之一,亦可從幼齡期起,強度修枝,逐年修整成圓球形或長卵形樹冠。盆景適 於展廳、博物館、高級賓館等處陳列。垂葉榕作為盆景樹種的目的是利用其枝條柔軟和生根發達的特性來進行樹體造型。
大樹抗有害氣體及煙塵的能力極強,園林用中、大苗截干栽植,易成活。枝葉茂密,小枝略垂婆娑,常年碧翠,樹姿美觀,適應性和抗性強,為優良的鄉土樹種。宜作行道樹和庭園風景樹孤植、叢植或列植,也可修剪成方形、圓柱形、球形等造型,或密行植作高籬。具有清潔空氣、綠蔭、風景等方面的作用。
主要變種
叢毛垂葉榕(學名:Ficus benjamina L. var. nuda (Miq.) Barrett)
在中國僅見於雲南(金平、紅河、西雙版納、耿馬等地)。尼泊爾、印度東北部、越南、泰國、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有。
生長環境
垂葉榕是熱帶樹種。在中國雲南生於海拔500-800米濕潤的雜木林中。 較耐寒,可抗0℃左右的低溫及輕霜、雪,不耐嚴寒,隨着緯度升高,氣溫的降低,樹形也相應降低,葉面積也變小。在中國華中及以北地區,只宜盆栽置室內防寒越冬,在露地越冬,易受凍害。喜光照,亦比較耐蔭蔽,可長期置於室內栽培。土壤適應性較強,沙土、粘土、酸性土及鈣質土均適於垂葉榕的生長。喜濕潤的環境,忌土壤或環境過於乾燥,最適宜栽植於濕潤的環境和疏鬆肥沃的土壤。
分布範圍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貴州。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澳大利亞北部有分布。
繁殖方式
扦插
扦插一般於春末夏初及秋季氣溫較高時進行。扦插時選擇1-2年生木質化枝條,剪取5-15厘米作為插條,上部保留3-4片葉片,並剪去葉片的一半;為防止樹液流出,可將切口浸於水中或沾上木炭粉;將插條1/3-1/2插入已備好的河沙或珍珠岩培成的插床中,保持插床濕潤,並注意噴霧。在25-30℃溫度及半陰條件下,一個月左右可以生根盆栽。對於斑葉品種,其扦插生根較難,可用低濃度的生長素(如50×10¯吲哚乙酸、吲哚丁酸或生根粉)處理插條下部,以促進其生根。
高壓
高壓繁殖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一般選擇兩年生枝條,先在枝條上做環狀剝皮(寬1-1.5厘米);稍晾乾後再用潮濕苔蘚、泥炭土等包在傷口,並用塑料薄膜包紮上下兩端;約經1-2個月,生根完好後剪下枝條上盆種植。與扦插繁殖相比,高壓繁殖苗成型快,但繁殖係數較低。
種子
種子育苗亦多採用,垂葉榕果實10月份成熟,11月份至次年元月份以及其他季節,亦有少量成熟 果實採下堆漚後,裝入緊密布袋內,置水中搓揉漂淘出種子。種了干粒重約0.4克,發芽率各年所採種子有差異,最高可達40%,有的年份種子不發芽。種子忌缺水,宜裹濕濾紙或混細沙貯藏或隨采隨播。按小粒種子播種要求,將種子先撒播於播種盤或細緻平整圃地,防雨衝擊,播後約10天可發芽,2個月左右可移植至圃地培育,2- 5年可出圃定植。 實生枝條柔軟,根系發達,適宜於曲莖、靠接、提根等多種園藝造形。
栽培技術
垂葉榕在定植成活後,要加強管理,保證後期生長健壯,及早成型。特別是在冬春兩季比較乾燥的地方。因此,要加強水、肥管理榕樹具有獨特的「三美」即氣根美、根蔓美、塊根美,但美中不足的是略嫌葉片大了些,在製作榕樹盆景時視覺效果較差,若能夠把葉片縮小一些,則觀賞價值就更高。在榕樹盆景的製作過程中,除採取小盆少土種植和嫁接小葉樹種外,還可採用以下措施來達到目的。[1]
摘葉
榕樹盆景隨着時間的推移,葉片漸大,泛黃脫落,原葉光亮 、色彩鮮艷,逐步變成枯燥乾澀,失去清新淡雅的風貌,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因此,對生長旺盛的成型盆景,最好每年都能適時地進行1- 2次摘葉。摘葉時要用剪刀,切勿用手採摘,以免傷及枝芽。摘葉時間以在每年春天進行 ,並選擇晴天,摘葉後約經兩周左右即能萌發新葉芽,然後多次摘心,摘心一般是3去4 (即從底部算起的第4葉開始摘除) ,摘心後大概5- 6周新葉就能完全形成。
修剪
榕樹盆景生長到一定時候,由於新陳代謝等諸多原因,基部葉片逐漸變黃脫落,形成枝條拉長,葉片稀薄,影響美觀。因此,要使榕樹盆景長期保持美觀,最好每年都能適時地進行重修剪。修剪主要剪除枯枝 、交叉枝、內膛枝、平行枝、徒長枝、密生枝。然後,依照榕樹的樹勢和作者的培育意圖進行修剪綁紮。特別是對頂部生長旺盛的小枝群 ,一定要剪去 ,以保持樹型矮壯,使盆景的葉片疏密適中,枝條能見度好,葉片細小又有光澤。
控水
榕樹盆景在摘葉和修剪後,蒸發量大大減弱,要嚴格控制盆土的濕度,不能過濕,更不能積水。在新葉片萌動之前,每天可向枝條噴水2- 3次,直至新葉片吐露時才停止噴水,新葉片形成後,再轉入正常管理。
控肥
在摘葉前半個月,可施一次全效複合肥,藉以提高植株的養分積累,保證葉片萌發有足夠的養分。但自摘葉起至新葉片形成前都不能施肥,也不要根外追肥,待新葉片形成後,才施一次含磷鉀的液肥。新葉片剛形成時,葉片一般都比較黃而薄,可增施稀薄的有機肥,薄施勤施,直至新葉綠而厚,有光澤為止。
日照
摘葉、修剪應選擇晴天,要有充分的光照。摘葉後,如遇到長期陰雨,應移放到避雨處,並儘可能在夜間加以燈光代替日照3- 5小時,如遇到高溫要遮陽,並向葉片噴水,向地面灑水,降低氣溫,防止灼傷新葉片此外,還應時刻注意防治蚜蟲、天牛等害蟲破壞新葉片,以保葉片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