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花太陽瓶子草
垂花太陽瓶子草 |
垂花太陽瓶子草(學名:Heliamphora nutans)為分布在委內瑞拉、巴西以及圭亞那三國邊境交界處特有的食蟲植物。其種加詞"nutans"來源於拉丁文"nutus",意為"點頭",指其花朵會在微風中搖曳。
其分布於羅賴馬山、庫奇南山、小羅賴馬山及一些未命名的小型山峰上。其海拔分布範圍為1200米至2810米。垂花太陽瓶子草是太陽瓶子草屬中首次被描述的物種。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垂花太陽瓶子草
拉丁學名; Sarracenia nutans
別稱; Heliamphora heterodoxa
二名法; Heliamphora nutans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杜鵑花目
科; 瓶子草科
屬; 太陽瓶子草屬
種; 垂花太陽瓶子草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長環境
3分布範圍
4植物學史
形態特徵
垂花太陽瓶子草的花序垂花太陽瓶子草的捕蟲瓶通常長10至30厘米,寬3至7厘米。捕蟲瓶基部為漏斗形;中部存在瓶肩,使得捕蟲瓶下半部略呈葫蘆形;捕蟲瓶上半部也為漏斗形。瓶蓋為盔形。
捕蟲瓶上半部的內表面存在長1至3毫米的鄉下毛,瓶肩對應的內表面存在長2至5毫米的長毛。捕蟲瓶的瓶身通常為黃綠色,衰老後逐漸變為橙色或紅色;瓶蓋一般為紅色或紫色。
生長環境
垂花太陽瓶子草位於羅賴馬山及庫奇南山的原生地,其分布零散,主要位于山谷的沼澤及其附近地區。少數存在於常有雲霧環繞的崖壁上。在原生地內,垂花太陽瓶子草常與一些矮小的草本及蘭花同域分布。原生地夜間溫度常接近於0℃,日間常位於15至25℃。生長於裸露地區的植株的捕蟲瓶會縮短,而生長於有15至30%遮蔭條件下的植株的尺寸則會更大。
在原生地中,其常與無毛太陽瓶子草(H. glabra)同域分布。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委內瑞拉、巴西以及圭亞那三國邊境交界處。
植物學史
1840年,莫里茨·理查德·尚伯克對垂花太陽瓶子草進行描述時所著的插圖。
1838年至1839年,莫里茨·理查德·尚伯克在對羅賴馬山的一次考察過程中發現了一種生長於沼澤中的植物新物種。他在1840年發表的文章中寫道:
另一種有趣的植物,垂花太陽瓶子草,其類似於瓶子草,部分與小瓶子草完全一致;但其在花朵方面他們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所以在該屬中,其花朵多數,且種子帶翅。
1885年,埃弗拉·圖爾恩爵士(Sir Everard im Thurn)又領導了一次對羅賴馬山山頂地區的考察。他發現即使在山頂地區, 垂花太陽瓶子草也同樣可以正常的生長。[1]
參考文獻
- ↑ 垂花太陽瓶子草 (Sarracenia nutans), 花鳥園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