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埃德蒙頓龍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埃德蒙頓龍(學名Edmontosaurus),又譯艾德蒙托龍、愛德蒙脫龍,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麥斯特里希特階,距今約7100萬到6500萬年前。

目錄

簡介

種類:cerapoda 角足龍類

類(infraorder)→ euornithopoda 真鳥腳類iguanodontia 禽龍類euiguanodontia 真禽龍類dryomorpha 橡樹龍類ankylopollexia 直拇指龍類

styracosterna 硬棘龍類

超科(super family)→ iguanodontoidea 禽龍超科hadrosauroidea 鴨嘴龍超科

科(family)→ hadrosauridae 鴨嘴龍科=真鴨嘴龍類

euhadrosauria 真鴨嘴龍類=鴨嘴龍科

亞科(subfamily)→ hadrosaurinae 鴨嘴龍亞科

族(tribe)→ hadrosaurini 鴨嘴龍族=格里芬龍族gryposaurini 格里芬龍族=鴨嘴龍族edmontosaurini 埃德蒙特龍族

屬(genus)→ edmontosaurus 埃德蒙頓龍

模式種(type species)→ e. regalis 帝王埃德蒙頓龍

其它種(other species)→ e. annectens e. saskatchewanensis 薩斯喀徹溫埃德蒙頓龍 e. sp.

錯誤歸屬種(misassigned species)→ e. copei=anatotitan copei e. edmontonensis=e. annectens e. minor=hadrosaurus minor e. minor=edmontosaurus annectens e. altispinus=e. regalis

時代(period)→ 白堊紀晚期 maastrichtian

分布(found in)→ 美國科羅拉多州猶他州新澤西州南達科他州加拿大艾伯塔省

食性(diet)→ 草食

典型狀態(length up to)→ 13米

推測體重(mass)→ 3噸

發現者(discoverer)→ lambe,1917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lambe,1917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a]愛德蒙托龍 (Edmontosaurus)

評價

埃德蒙頓龍與暴龍生存於相同時期的相同環境,其中一個在丹佛自然科技博物館展覽的成年標本,顯示它的尾巴曾被獸腳類恐龍所咬。尾部的第13到17節脊椎的神經棘具有明顯的牙齒痕跡,其中一個神經棘斷裂,而其他神經棘彎曲,顯示曾經被肉食性動物從後方攻擊過。由於這個部位的高度至少有2.9米,攻擊者應是種體型巨大的動物,而從該化石的發現地區來判斷,該地區的唯一大型肉食性動物是暴龍。骨骼顯示了這個傷口正在痊癒,並有感染的跡象,顯示這頭埃德蒙頓龍在事後應該仍然生存。研究這個標本的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發現左臀也有個痊癒的骨折跡象,由於已經完全康復,發生時間應較尾巴的傷口早。卡彭特研判這隻埃德蒙頓龍因為左臀的傷口而行動不便,因此成為暴龍的攻擊目標,造成尾巴的新傷口。卡彭特更提出,這隻埃德蒙頓龍成功逃過暴龍的攻擊,或是曾用尾巴抵抗暴龍的嘴部攻擊。另一個發現於南達科塔州的E. annectens標本,身長約7.6米,下頷則具有小型獸腳類恐龍的齒痕。其中部分齒痕已經初步痊癒。Michael Triebold認為曾有小型獸腳類恐龍攻擊埃德蒙頓龍的喉嚨,雖然這隻埃德蒙頓龍在攻擊中存活下來,但不久後因為這個傷口而死亡。

在馬蹄峽谷組中,埃德蒙頓龍生存於接近岸邊的環境,而亞冠龍、櫛龍則生存於較內陸的環境。通常不會在一個地點同時發現埃德蒙頓龍與櫛龍的化石。[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