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特魯斯坎人
埃特魯斯坎人
|
|
|
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 亦譯埃特魯斯坎人或伊特魯里亞人,他們的語言伊特拉斯坎語不屬於印歐語系,是古代意大利西北部伊特魯里亞地區古老的民族,其居住地處於台伯河和亞努河之間。意大利伊特魯里亞(Etruria)地區古代民族,居住在亞平寧山脈(Apennines)以西及以南台伯(Tiber)河與阿爾諾(Arno)河之間的地帶,西元前6世紀時,其都市文明達於頂峰。伊特拉斯坎文化的許多特點,曾被繼伊特拉斯坎人之後統治這個半島的羅馬人所吸收。
中文名 伊特拉斯坎人 外文名 (Etruscan 地 點 意大利 時 間 古代
目錄
起源
伊特拉斯坎人自稱拉森人(Rasenna),希臘人稱之為第勒尼安人,拉丁人則稱之為伊特魯里亞人。他們居住於台伯河、阿諾(Arno)河流域和亞平寧山脈之間的中意大利 ,即拉丁文稱作伊特魯里亞的地區。
關於伊特拉斯坎人的起源問題,有東來說、北來說和原住民說等,一直爭論不休。較有說服力的是︰伊特拉斯坎人吸收了許多外來因素(東方和北方的)並使之與本地因素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伊特拉斯坎民族。其形成時間在從青銅時代向鐵器時代過渡的時期,約當西元前10世紀左右。
伊特拉斯坎的文字當代尚未完成解讀(文獻多系宗教銘文),字母源於希臘文,語言是一種與印歐語和非印歐語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混合型語,羅馬帝國時代就已不用了。
伊特拉斯坎的政體是城市國家,類似希臘城邦。起初有眾多小國,後漸為大國所並。西元前6世紀出現幾個大國︰沃爾西尼(Volsinii)、克盧西烏姆(Clusium)、佩魯西亞(Perusia)、科爾托納(Cortona)、阿雷提烏姆(Arretium)、菲索萊(Faesulae)、沃拉特里(Volaterrae)。這些國家結合成宗教的,或許還有經濟的,有時還是政治上的聯盟。伊特拉斯坎的城市由君主制向共和制轉變的時間和方式難以確定。
在其自治時代後期出現的共和制,由於僧侶寡頭政治的勝利而排除了向民主政治轉變的趨勢。伊特拉斯坎全盛時期的勢力範圍包括從阿爾卑斯山到墨西拿(Messina)海峽的大部分地區,但其海上擴張遭到希臘人和迦太基人的遏制。西元前6世紀末,羅馬的塔爾昆(Tarquin)王朝垮台,使伊特拉斯坎人失去對拉丁姆的控制。與此同時,在海上也節節敗退,致使敘拉古人(Syracusan)在西西里島建立霸權,並造成西元前474年伊特拉斯坎人在庫邁(Cumae)海域的慘敗。公海統治的喪失,使伊特拉斯坎沿海城市的經濟出現危機,進出口減少甚至中斷,文化藝術也隨之衰退。隨後,羅馬逐步征服伊特魯里亞。到西元前3世紀中葉,伊特魯里亞完全臣服於羅馬霸權,僅維持表面的自治。隨著羅馬統一意大利 ,伊特魯里亞逐步羅馬化。
伊特拉斯坎人的起源自古以來就是有爭論的問題。例如希羅多德(Herodotus)認為,伊特拉斯坎人起源於一支前800年前由小亞細亞侵入伊特魯里亞,征服了當地鐵器時代的原住民,建立統治勢力的民族。然而哈利卡納蘇斯的狄奧尼修斯(Dionysius of Halicarnassus)卻認為伊特拉斯坎人是意大利 地區的原住民。這兩種理論以及第三種19世紀的理論經證明都有疑問,當代的學術討論已將其焦點從討論伊特拉斯坎人的起源轉變為論述伊特拉斯坎民族的形成。
無論怎樣,到前7世紀中期,一些主要的伊特拉斯坎城鎮即已建立起來。他們在進抵北部的阿爾諾河並將全部托斯卡尼(Tuscany)置於其統治下之前,曾發動多次軍事征服行動,最初可能是由各個城市單獨進行的,並非聯合行動。迫切的擴張動機是因為在這個世紀中期,希臘人不僅已控制科西嘉、西西里和意大利 南部,而且定居在利古里亞(Liguria)海岸(意大利 西北部)和法蘭西南部。
擴張
伊特拉斯坎人向南和向東的擴張在台伯河一線受到定居在河南的古意大利 翁布里人(Umbri)及東面的皮切尼人(Picenes)的限制。向東北方面的擴張沒有遭到這種聯合力量的反抗,因為亞平寧山脈在埃米利亞(Aemilia,即今艾米利亞〔Emilia〕)和托斯卡尼是由分散的古意大利 部落占據。穿過這些部落,伊特拉斯坎人在前6世紀中期能夠推進到波河(Po River)流域。
建設
作為這個北方地區的首府,他們在波隆那(Bologna,伊特拉斯坎人的費爾西納〔Felsina〕城)建立古老的維朗諾瓦(Villanovan)中心,並在雷諾(Reno)河兩岸建立馬爾札博托(Marzabotto)。
在東部的亞得里亞海沿岸,拉韋納(Ravenna)、里米尼(Rimini,舊稱阿里米尼〔Ariminum〕)及斯皮納(Spina)等城市同伊斯特拉半島(Istria,舊稱伊斯特拉〔Istra〕)及希臘的達爾馬提亞(Dalmatian)殖民區進行貿易活動。他們在波河流域同中歐的拉坦諾(La Tene)諸文化有所接觸。伊特拉斯坎人在東北部的征服活動包括了當代的皮亞琴察(Piacenza)、摩德納(Modena)、帕爾馬(Parma)及曼圖亞(Mantua)諸城市。前7世紀末,他們向南推進到拉丁姆(Latium)及坎佩尼亞(Campania),到前6世紀時,就對羅馬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據說伊特拉斯坎的塔爾奎斯(Tarquins)王朝在那裡自前616年統治到前510/509年。可能羅馬的塔爾奎斯與從碑文上知名的塔爾丘(Tarchu)家族有聯繫。
當伊特拉斯坎人到來之前,羅馬是一小群聚集的村莊。根據傳說,在新主人的統治下,諸如卡皮特爾(Capitol)小山的城牆和馬克西瑪下水道(Cloaca Maxima)等第一批公共工程才得以修建。在卡皮托爾地區曾發現羅馬歷史上伊特拉斯坎時期的大量證據
羅馬本身有許多墳墓,無可置疑,這些墳墓與普勒尼斯特(Praeneste,即今帕勒斯替那〔Palestrina〕)的拉丁鎮的墳墓相似。 同時,到前6世紀初,伊特拉斯坎人的北部邊境內已包括菲耶索萊(Fiesole,舊稱菲蘇萊〔Faesulae〕)和沃爾泰拉(Volterra,舊稱沃拉特雷〔Volaterrae〕),在此期間還向南推進到坎佩尼亞。卡普阿(Capua)成為伊特拉斯坎人在這個區域的首要基地,諾拉(Nola)是第二個基地。在薩萊諾(Salerno)地區曾發現一個大墓地,並在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和龐貝(Pompeii)發現水準較底的伊特拉斯坎人文物。然而,海岸地區仍然在希臘人手中,前524年伊特拉斯坎人攻擊希臘的庫邁(Cumae)基地,他們的進展終因敗於該城的阿里斯托德穆斯(Aristodemus)之手而被阻止。
希臘與伊特拉斯坎及迦太基(Carthage)在西地中海的貿易競爭在前535年的阿拉利亞(Alalia)戰役中達到頂點,希臘人聲稱已經獲勝,但這次戰役使其頗感煩惱,於是他們決定把科西嘉放棄給伊特拉斯坎和迦太基的勢力。
前6世紀最後25年中,伊特拉斯坎人自波河河谷至薩萊諾一帶的勢力達於極盛,有一些小居民點很可能超越出這個範圍。然而在北部的斯波萊托(Spoleto,舊稱斯波萊蒂烏姆〔Spoletium〕)和利古里亞的福松布羅內(Fossombrone),他們的勢力並未持續長久;庫邁首先感到來自希臘人、薩謨奈人(Samnite)、羅馬人和高盧人(Gaul)的激烈反抗浪潮。前509年,伊特拉斯坎人被逐出羅馬。正如高傲者塔奎尼烏斯(Tarquinius Superbus)被逐、拉斯·波希納(Lars Porsena)的干預和古羅馬人在阿里恰(Aricia)戰勝阿倫斯·波希納(Aruns Porsena)之子等傳說中所講的那樣。拉丁姆地區失陷之後,伊特魯里亞和坎佩尼亞各領地的關係斷絕,帶來災難性的結果。伊特拉斯坎諸城同羅馬之間曾發生多次零星衝突,導致前者被併入羅馬的勢力範圍——在前396年首先是維愛(Veii)的附近城鎮,然後是卡佩納(Capena)、蘇特里(Sutri),接著內佩特(Nepet,即今尼皮〔Nepi〕)也依次陷落,伊特拉斯坎人統一意大利 的企圖至此告終。
伊特拉斯坎人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的數百年間曾盛極一時。後來,羅馬崛起,伊特拉斯坎文化也就隨之湮滅了。
所創造的文明
公元前8~前7世紀,伊特拉斯坎人由氏族社會過渡到階級社會。灌溉農業相當發達,畜牧業也頗興旺。由於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對外貿易日益興盛,同希臘、迦太基和意大利南部等地都有往來。公元前7世紀,伊特魯里亞出現城市國家。軍事長官、祭司長等貴族奴隸主構成特權階層,經常從事征戰和海盜活動,劫掠財富和奴隸。貧困的氏族成員和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淪為依附民,在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中占主導地位。奴隸數量很多,充當僕役。約公元前7世紀末,伊特魯里亞的12個城市結成聯盟,各城市內部依然保持獨立自主。公元前6世紀中葉,伊特魯里亞諸城達到極盛,其勢力北抵波河流域,南達坎帕尼亞。後因內部紛爭、外遇強敵而漸趨衰落。伊特魯里亞與羅馬為鄰。相傳伊特拉斯坎人於公元前7世紀末建立塔克文王朝,羅馬王政時代後3王都是該王朝的君主,約於公元前509年被羅馬人推翻。此後羅馬屢與伊特魯里亞諸城交戰,並利用其聯盟內部矛盾逐個擊破。公元前396年羅馬兼併維伊,公元前283年控制了整個伊特魯里亞。公元前1世紀L.C.蘇拉將伊特魯里亞併入羅馬,伊特拉斯坎人遂迅速被羅馬人同化。
伊特拉斯坎人有獨特的文化傳統。由希臘字母派生而來的伊特魯里亞字母,成為羅馬人創造拉丁字母的基礎。伊特拉斯坎人的建築術對羅馬也有重要影響,角斗、凱旋式和職官權力標誌等,都為羅馬人所仿效。
伊特拉斯坎人曾建立了繁榮的商業和農業文明。其藝術成就的特徵是從墓葬中發現的壁畫和形態逼真的赤陶雕像。他們的宗教信仰具有繁瑣的祭祀、崇拜儀式,其中包括大量占卜活動。
伊特拉斯坎人來自意大利西北部的伊特魯里亞,公元前200年被羅馬人所征服,但他們的文明卻影響了羅馬人。他們是技藝高超的工匠,在他們的墓地里發現了許多貴重的珍寶。
伊特拉斯坎人是一個富裕的民族,他們與地中海周圍地區有着貿易往來。他們又是勇敢的武士,他們的城市按照希臘城邦的模式建築。但除以上這些之外,我們對他們知之甚少,因為沒人能釋讀出已發現的伊特拉斯坎銘文。其中最長的銘文刻在3塊金版上,是1964年在羅馬附近的皮爾基發現的。
古文字學者已經釋讀出了其中的一些單詞。但他們找不到任何能讓他們將伊特拉斯坎語言與另一種他們能懂的語言----如拜西斯通崖刻或羅塞達碑上的語言,對照起來理解的東西。也許有一天,有人會找到答案,揭開籠罩在伊特拉斯坎人身上的那層神秘面紗。金版上的字母系統與古希臘字母十分相似,但語言卻有很大的不同。
伊特拉斯坎人以其青銅雕塑而聞名。下面的這幾件作品表現的是一場騎馬比賽。
我們通過對羅馬文化的認識來了解伊特拉斯坎人。羅馬人採納了伊特拉斯坎人的城市規劃思想以及他們的一些建築風格,例如在高台上建造神廟,進廟時需從前面的台階拾級而上等。 [1]
參考文獻
- ↑ 世界文明起源:埃特魯斯坎人的藝術,百度, 18-11-12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