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 110-10-29 接种疫苗为幼儿预防各项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为宣导国内儿童按时接种常规疫苗,疾病管制署今(29)日于官方脸书粉丝专页“疾病管制署─1922防疫达人”举办“宝宝疫苗GO!爸妈揪安心”直播活动,邀请超级型男奶爸JR纪言恺和防疫医师魏欣怡,一同与粉丝分享接种常规疫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基底核
原图链接

基底核(Basal nucleus,或称为基底神经节)是大脑深部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的功能整体。

  • 它位于大脑皮质底下一群运动神经核的统称,与大脑皮层,视丘和脑干相连。
  • 目前所知其主要功能为自主运动的控制、整合调节细致的意识活动和运动反应。它同时还参与记忆,情感和奖励学习等高级认知功能。
  • 基底核的病变可导致多种运动和认知障碍,包括帕金森氏症亨廷顿氏症等。
  • 纹状体(corpus striatum)+视丘下核(subthalamic nucleus)[视丘下区域(Subthalamic region)]+黑质(substantia nigra)
    • A. 简单说来就是可以命令大脑产生动作的位置(非自主的运动);B. 一群位于视丘与下视丘的运动神经细胞;C. 这群细胞若被破坏会导致运动功能的障碍如:Parkinson’s disease, encephalitis lethalgia

D. 接受从黑质dopamine 神经元传递来的神经纤维;E. 在这个组织里形成许多回路来启动或阻止动作的发生;F. 此区域内也有回路与记忆情绪关连

    • 分区功能介绍:A. Corpus striatum,与运动有关;B. Claustrum (带状核),与内脏讯息整合有关;C. Amygdaloid complex (杏仁复合体) = Archistriatum,是情绪恐惧中枢
  • 基底核的英文学名为“Basal ganglia”。其中的“Basal”(基底)意表起解剖位置位于大脑的深部和底部。而“Ganglia”(神经节)是一命名错误。
  • Ganglia一词本义指周边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胞体的聚集部,但实际上基底核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应称为“核”(“Nucleus”,例如红核:Red nucleus)。
  • 这个英文的错误命名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习惯。 但是中文术语“基底核”却纠正了这个错误。

基底核在台湾的研究

  • 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刘福清研究团队,发表在调控大脑基底核(basal ganglia)的纹状体(Corpus striatum)构造中,有关神经元分化与迁移的机制基因研究,并揭示其与动作习惯与动机情绪的关联。
    • 该项研究已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 刘福清表示,这项研究解开大脑的基底核区域,如何划分为不同的次级区域,从而建构出不同的次级神经回路,让大脑能执行精确与复杂的神经功能。
  • 刘福清说明,基底核是位于大脑深部一群神经核组成的构造,掌管动作学习、奖励、动机、情感以及自主运动的中枢,而发挥这些神经功能的关键,仰赖于基底核中的纹状体背侧与腹侧核区的神经回路。
  • 背侧核区调控动作与认知功能,是养成习惯行为的关键区域;腹侧核区则参与奖赏与成瘾机制,是影响动机情绪的关键区域。
    • 纹状体核区如何建构,并划分成这两个区域的神经回路仍然未知。
  • 刘福清和他当年的学生张瓈云(现为中国医药大学副教授),在16年前于哺乳类类动物的大脑中发现一种名为Nolz-1的基因,可能参与控制纹状体发育的遗传程序,但当时并不了解其背后的机转。
  •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经过有丝分裂后,Nolz-1借由抑制Dlx1与Dlx2基因,促进神经元细胞分化并决定细胞迁移方向,从而建构成背侧或腹侧纹状体,证实了Nolz-1与Dlx1与Dlx2基因的交互作用,调控不同种类神经元命运与分化过程。
  • 研究团队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Nolz-1在胚胎神经发育阶段,透过抑制Dlx1与Dlx2基因所表达的功能蛋白,让神经元可以顺利分化并迁移成纹状体的两个区域,形成背侧纹状体与腹侧纹状体。
  • 一旦动物剔除Nolz-1基因后,Dlx1与Dlx2大量表现,会造成神经元细胞分化迁移错误,导致背侧核区萎缩,腹侧核区扩大,确立了Nolz-1是直接调控Dlx1与Dlx2的基因。
  • 刘福清表示,无论是背侧还是腹侧纹状体,神经发育皆源自同一区神经干细胞分化而来,这项研究想解答的是为什么来自同一区的神经细胞,最后会分化迁移到不同的区域,建构成不同的神经功能回路。
  • 他进一步表示,由于基底核除了控管不同的神经功能外,神经回路的正常与否也与许多神经疾病的病理机制有关,例如帕金森氏症、亨廷顿舞蹈症、思觉失调症等,了解不同神经回路的建构与功能,有助于发展治疗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策略。[1]

基底核与帕金森氏症相关联

  • “事实上,帕金森氏症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疾病,目前所知是患者脑内生产多巴胺 (Dopamine) 的神经细胞退化所致,但真正的致病原因仍然未明。”
  • “生理学上,人类大脑中控制自主运动的单位称为‘基底核 (basic ganglia)’,它与脑中其他与运动相关的部位如运动皮质 (motor cortex) 相连,在基底核当中有个称为‘黑质 (substantia nigra)’的神经核团,简单来说,神经核团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的神经聚集的区域。”医生一边说著,一边将手边的资料秀给王妈妈看。
  • “刚刚提到的黑质,其内部的神经细胞负责制造多巴胺,这种分泌物有助于大脑传递运动讯号。如果多巴胺分泌发生问题(低于正常人浓度80%),无法与另一种神经传导物质‘γ-氨基丁酸 (GABA)’取得平衡时,就会产生帕金森氏症症状,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
  • “大部分的患者是脑内黑质发生病变才罹病,所以又称为‘原发性帕金森氏症 (Idiopathic Parkinsonism)’。
  • 40岁之前也有可能罹患帕金森氏症,医学上称为‘早发性帕金森氏症 (Early Onset Parkinsonism)’,这种案例较不常见,但如果有动作变得缓慢、肌肉僵硬症状,还是要就医比较好。”
  • 帕金森氏症常见的症状:
    • 颤抖: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产生不自然抖动,如手指会有搓揉东西的动作。
    • 僵硬:如四肢僵硬、驼背,以及缺乏脸部表情,又称面具脸。
    • 运动迟缓:想走却无法走,或是以碎步行走。
    • 姿势不稳:脚步不稳,缺乏平衡感,甚至可能跌倒。
    • 书写障碍:书写时字体越来越小。
    • 沟通障碍:讲话小声、含糊、声调无起伏。
    • 感觉功能异常:嗅觉异常、肢体麻木等。
    • 肌张力不全:持续性肌肉收缩,造成肢体不自主扭动。
    • 自主神经系统障碍:如便秘、尿失禁、频尿、性功能障碍等。
    • 其他:忧郁症、睡眠障碍等。
  • 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脑部缺乏足够的多巴胺,而罹患阿兹海默症后,大脑会发生萎缩现象,其实两者并不一样。”
  • 虽无法痊愈,但可控制症状。
  • “帕金森氏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虽然我们无法停止神经持续退化,但可以透过药物使患者维持日常活动能力。由于患者是缺乏多巴胺才生病,在治疗概念上,就是以补充失去的多巴胺为主。
    • 目前使用的药物大致有左多巴 (Levodopa)、多巴胺接受体促效剂 (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s)、COMT 抑制剂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 Inhibitors)、MAO-B 抑制剂 (单胺氧化酶 B 抑制剂,MAO-B Inhibitors)、阿曼他定 (Amantadine)、抗胆激素 (Anticholinergics) 等等。”
  • “可由医生视患者情况实施手术治疗,典型治疗方式为在大脑中植入电极,直接刺激基底核,以弥补因多巴胺分泌不足导致脑内运动讯号传递异常的状况。”
  • “除了药物控制外,日常保健亦不可少。在饮食方面,均衡饮食对帕金森氏患者至关重要,但是,为避免影响左多巴的药效,患者应以低蛋白饮食为原则,若有便秘症状,也可透过补充膳食纤维来舒缓。”
  • “规律的运动也有助于帕金森氏症患者复健,像是慢跑、游泳、伸展运动、太极拳等等,其中太极拳能增加心肺功能及改善平衡能力。”[2]

目录

参考来源

  1. 记者 吴培安. 蒲松龄前世与后身的传奇. 环球生技杂志. 2020-09-29 [2021-10-29] (中文). 
  2. 政昇药局. 帕金森氏症10大症状,日常生活饮食与复健改善|家天使-找看护第一品牌. 家天使. 2020-11-05 [2021-10-2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