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基本星表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目錄

名詞解釋

基本星表是一系列對小恆星的位置有着高精度定位資料,用來定義天體參考框架,做為測量恆星位置的標準座標系統的六個天體測量星表之一。

從FK4到FK6的出版

第4基本星表(FK4)在1963年出版,包含1,535顆恆星從1950.0至1975.0年,不同分點的座標位置。

第4基本星表的補充表(FK4S)是FK4進一步的修正,包含1,987顆恆星。

第5基本星表(FK5)在1988年從FK4更新1,535顆恆星的新位置。它後來被以類星體為基準的國際天球參考框架取代。

第5基本星表擴編(FK5E)在1991年出版,加入3,117顆新的恆星。

第6基本星表(FK6) 依據從依巴谷衛星修正的ICRF,在2000年從FK5更新。它包含兩個部分:FK6(I) 和FK6(III)。FK6(I)包含878顆恆星,FK6(III)包含3,272顆恆星。兩個版本都使用依巴谷星表的資料從FK5更新和修正。

例子

白羊座ι在FK5是2132

白羊座α在FK5是74

御夫座κ在FK5是116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