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基督下葬》是卡拉瓦喬於1601-1604年間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

目錄

作品信息

中文名稱:卡拉瓦喬畫基督下葬

創作時間:作於1601-1604年間

現藏地:羅馬梵蒂岡繪畫館

作者:卡拉瓦喬

類型:油畫

創作背景

卡拉瓦喬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後,他的畫上的明暗對比表現得更強烈了。往往背景的空間都陷入陰暗或看不透的黑暗中,人物形象不是部分被吞沒,只露出某部位,就是完全暴露於光照中,黑暗用棕色和深褐色來表現。這種手法被稱謂黑暗法<(意大利語為tenbroso)或者叫做酒窖光線繪畫法。他的《召喚使徒馬太》一畫便是這樣表現的。1601-1604年間,卡拉瓦喬完成了這一幅最着名的祭壇畫《基督下葬》。

藝術鑑賞

這幅祭壇畫最初是聖馬利亞·德拉·瓦里契拉教堂的訂件。描繪的是基督被釘死十字架後,由約翰、尼哥底母、聖馬利亞與基督的兩個女信徒給他下葬的悲劇場景:微弱的光線只照亮岩洞的一塊大石板。在一片昏黑的背景前,約翰與尼歌底母慢慢地把耶穌赤裸的屍體放入墓中。背後站着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與兩個女信徒。耶穌的屍體被光線照得透亮。整個場面儼然一個陣亡英雄或戰士的下葬情景。耶穌的軀體畫得強壯結實。臉上也顯出剛毅的意志力。一張留短黑須的臉十分安祥。氣氛肅穆,悲愴而莊嚴。 畫家運用準確的解剖技巧表現了肌肉發達的屍體。唯有耶穌垂落的一隻手提示他已沒有生命。但這隻下垂的手與被抬起的雙腿,在畫面上構成平衡的光感。尼哥底母在這裡是卡拉瓦喬重點刻畫的形象。傳說他是法利賽人。曾於夜間見過耶穌,和耶穌談論過人可否重生的問題。耶穌被釘死後,他前來幫助埋葬。畫家把他描繪成一個上了年紀的農民形象。並把他畫在前景主要位置,尤其展示了他的一雙赤裸的大腳。為了加強整個形象的穩定性,這兩隻腳在前景上起着平衡作用。

在這裡,除前景上耶穌屍體與尼哥底母的生動形象外,後面三個婦女形象也處理得很有節奏,尤其是雙手高舉、臉上表現了悲痛欲絕的心情的抹大拉,她給畫面增強了悲劇性。她哭腫了雙眼,嘴唇半張,似在呼天搶地。聖母包着頭巾,臉容消瘦,她從約翰的肩後伸出一隻右手。這隻手被光照射着,因而使分布在右邊的受光部分取得均衡。同時這隻掌心向下的手又起着對這幕下葬悲劇的指揮作用。 中間一個馬利亞形象畫得很美。她顯得楚楚動人,嬌弱可愛。她是拉撒路的姐妹。一個質樸的農家姑娘。她正低着頭,沉浸在悲痛之中,右手用手帕緊擦着眼淚。梳着中間分縫的並在腦後盤上小辮的髮式,更使人感到這個形象的寫實性質。所有人物,除了約翰的臉部沉入半陰影中外,都有清晰的受光部位。

畫家的典型構思是作了一番精心考慮的。在色彩上,衣服的紅、藍與皮膚的蒼白也形成了一種鮮明的色調對比。這使英雄下葬的悲愴氣氛,與四周的黑暗構成了強烈的衝突。當這幅畫公展時,不僅使卡拉瓦喬的崇拜者心悅誠服,連他的宿敵也不得不承認畫家的高度藝術修養。此畫現藏羅馬梵蒂岡繪畫館。

作者簡介

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年)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藝術家,是藝術史長河中最具革命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畫作充滿了激進的自然主義,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確的觀察和生動甚至充滿戲劇性的明暗對照法,讓作品生動而富有靈性,對歐洲的藝術有持久影響。

基督教藝術

基督教藝術包括了基督教各個時期、不同教派和不同風格的各種藝術[1]。主要可見於基督教的各種教堂,包括建築和裝飾,以及雕塑壁畫、其他繪畫和工藝美術等,表現內容有聖經故事[2]、聖像、聖徒生平等,屬於宗教藝術。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之七:早期基督教藝術 ,搜狐,2020-05-16
  2. 聖經故事|約伯紀,搜狐,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