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聖物
金約櫃
「金約櫃」里裝着以色列人最崇拜的上帝耶和華的聖諭。這是當年摩西在西奈山頂上得到的。上帝還授予摩西一套法典和教規,要以色列人時時事事都要遵守照辦。摩西得到聖諭和「西奈法典」後,就讓兩個能工巧匠用黃金特製了一個金櫃,這就是「金約櫃」。
聖杯
耶穌在與十二位門徒進最後的晚餐時,桌子上空無一物,耶穌用自己的身體變成餅,用自己的血變成酒,供大家食用,基督教的聖餐儀式由此奠定。杯代表耶穌的身體,酒代表他的血。耶穌和門徒共用的酒杯就是聖杯,後來耶穌被異教徒殺死,首領用這個酒杯盛耶穌的鮮血。對聖杯最傳統的解釋是在耶穌受難時,用來盛放耶穌鮮血的聖餐杯。很多傳說相信,如果能找到這個聖杯而喝下其盛過的水就將返老還童而且永生,這個傳說廣泛延續到很多文學、影視、遊戲等作品中,比如亞瑟王傳奇中,就有人說他終其一生的最大目標就是找到這個聖杯。
聖包皮
聖包皮是相傳幾樣耶穌遺留在人間的遺物之一。歷史上歐洲數間教堂曾宣稱擁有耶穌生前割下的包皮,並據稱擁有神奇的力量。
聖裹屍布
耶穌的裹屍布,是傳說中的一塊麻布,當耶穌釘十字架去世之後,用過此布包裹。都靈耶穌裹屍布是人類史上被最仔細研究的一件物件,相傳耶穌被第十三個門徒出賣,結果釘死於十字架上,死後三日卻復活過來,剩下曾經包裹着他的屍體的裹屍布。
真十字架
真十字架,是基督教聖物之一,據信是釘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
其它相關
聖槍
聖槍,即朗基奴斯槍(Spear of Longinus),這是一支曾經刺穿耶穌基督的槍。根據聖經記載,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一名百夫長用槍刺傷了他的側腹。這名百夫長就叫做朗基努斯。當耶穌的血滴入朗基努斯的眼睛,朗基努斯在瞬間被感化,此後放棄了原先的身份,成為了一名僧侶,並擁有了行使神跡的能力。後來他被追認為聖徒,稱為「聖朗基努斯」。
聖釘
聖釘是歷史上的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三或四顆釘子。傳說被找到了,有說歷史上一共使用了三顆,有爭議說四顆。下圖為其中一顆。再下面的圖為一個鐵皇冠,傳說這是用了其中一顆釘融化加其他鐵汁打成的,是歷代歐洲某地區皇帝的權威信物,登基是它作為皇帝為天命任命的證明(沒有此冠的人,哪怕當皇帝,也無法符合當時的嚴格定義,所以,這有點相當于大寶法王的黑冠),譬如拿破崙就曾經戴着它而進行登基典禮。還有一顆,為了平海嘯,被扔進波濤洶湧的大海里了,而大海果然馬上平靜了。
維洛尼卡聖帕
維洛尼卡聖帕(Veil of St. Veronica),印有耶穌真容的手帕。在耶穌被拉往刑場途中,一個叫Veronica的女人用自己的面紗為他擦汗,傳說是耶穌的面容被神通印在此布上了,成為傳說中耶穌真容。此布據說還存在,但收藏之某大教堂的樓上密封,無法取出,是鎮堂之寶。
曼德蘭基督聖像
曼德蘭基督聖像(Mandylion),在東正教的典籍中,是一塊印有基督聖容的方形的布,東方教會沿用的基督正面像都是以曼德蘭基督聖像上的聖容為藍本,而他們確信此乃基督的真容。
東正教源自希臘文明的救世主信仰[1],因羅馬帝國東部一脈相承的拜占庭帝國、俄羅斯帝國的國家宗教聞名。公元1世紀,希臘裔基督徒的耶路撒冷、安條克、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港、羅馬之五城聯邦原型誕生。4世紀,君士坦丁堡成為羅馬帝國的國家教會首都[2]。
聖荊棘冠
由於「授記」里說耶穌當為君王,被處刑時,為了諷刺他,士兵用荊棘做了個「皇冠」讓他帶,荊棘刺進他的頭,並說:「恭喜你當了猶太人的王」。此圖為供奉傳說中的那個冠的部分殘片的容器(相當於我們的靈塔的作用)。
聖袍
聖袍(Holy Gown)是《聖經》中記載聖母瑪利亞在大天使加百列告知受胎時所披的長袍。現存於法國夏特爾主教堂(Cathedral of Chartres)。公元1194年,一場大火燒掉了老夏特爾教堂和夏特爾城,而教堂廢墟下聖物壇中的聖袍奇蹟般地安然無恙,且大火獨獨避開了含有三座聖像大門的教堂西立面。人們將此看作是一個神示。
聖骨
聖骨(Holy Skeleton),即「三王聖骸」,所謂「三王」就是《聖經》記載中基督聖嬰出世時不遠萬里趕去朝拜並送去禮物的三位東方國王,又說是三位賢人或者魔法師(大家可能還記得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麥琪就是這三位國王。116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里德里希·巴巴羅薩(Friedrich Barbarossa)將其從米蘭奪取,並贈送給科隆的一座教堂。這之後教堂就成為一個重要的朝聖地,老教堂顯得不堪其用,於是人們於1248年將其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着名的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內安放了西方世界最大最奢華的聖體匣用存放「三王聖骸」。
基督聖甲蟲
基督聖甲蟲(Holy Scarab),這是一隻粘染神血的甲蟲。傳說耶穌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在掙扎時手裡握着的一隻小甲蟲,這隻聖甲蟲粘染了基督的聖血,或者說受到了神的祝福,所以具有強大的聖力。
參考文獻
- ↑ 世界宗教介紹——東正教,搜狐,2018-10-25
- ↑ 羅馬帝國與君士坦丁堡,bilibili,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