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
葉甫格尼·基辛:(英文名:Evgeny Igorevich Kissin)(俄文名:Евгений Кисин)1971年10月生於莫斯科,是一位著名的鋼琴演奏家,被譽為「20世紀後半葉最驚人的鋼琴天才」。
葉甫格尼·基辛 | |
---|---|
原文名 | Евгений Кисин |
出生 |
俄羅斯莫斯科 | 1971年10月10日
國籍 | 俄羅斯 |
別名 | 葉甫根尼·基辛/艾夫根尼·基辛 |
民族 | 猶太 |
教育程度 | 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校 |
職業 | 鋼琴演奏家 |
知名於 | 俄國凱旋獎 |
知名作品 | 《基辛演奏肖邦作品集 》 |
目錄
簡介
葉甫格尼·基辛 (Evgeny Igorevich Kissin) ,當代著名鋼琴家
基辛1971年10月10日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的一個猶太家庭,11個月大時就可哼唱出姐姐彈奏的巴赫賦格,兩歲開始在鋼琴上彈奏他所聽到的旋律,在還不會讀譜的情況下就可以完全靠他驚人的聽力記憶演奏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肖邦的《第三敘事曲》及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12號》等大型曲目。六歲進入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校,師從他的老師安娜·帕夫洛芙娜·坎托爾(Anna Pavlovna Kantor,1923-)。
在基辛上五年級的時候,他舉辦了第一場獨奏會。值得一提的是,他選用了肖邦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作為下半場的表演曲目!同時,他也首度與管弦樂團合作演出這首協奏曲。而真正讓基辛名聲四起的是1984年3月27日,與莫斯科愛樂樂團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的柴可夫斯基大廳連續演出兩首肖邦鋼琴協奏曲,他精湛的技術與純真的音樂性讓俄國觀眾為之讚嘆!
14歲的時候,基辛開始到日本與西歐等地演出並廣受好評,在1988年更是與卡拉揚及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震驚歐洲。1989年開始在DG等唱片公司錄製專輯(之前有許多現場錄音)。蘇聯解體前夕基辛和他的家人以及恩師安娜離開俄羅斯前往美國,1990年9月30日在卡內基的美國首演獲得巨大成功。基辛從來沒有參加過大型國際鋼琴比賽,但是1986年卻應邀在第八屆莫斯科國際柴科夫斯基鋼琴大賽開幕的音樂會中演出,被譽為是自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以來最好的鋼琴家。 [1]
前所未有的鋼琴天才
1971 年 10 月 10 日出生於莫斯科的鋼琴家基辛( Evgeny Kissin ),正是一位鋼琴天才!他兩歲開始彈奏鋼琴, 1981 年(十歲)開始到蘇聯專責資賦優異兒童的機構上課,同樣在那一年基辛在莫斯科舉行首次協奏曲演出,隔一年又舉行獨奏會。 這樣的神童,能不稱他為天才嗎?基辛的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俄羅斯的鋼琴家,家中有位大他十歲半同時也學鋼琴的姐姐,原本母親要基辛跟父親一樣當個工程師,沒想到上帝卻替他選擇了人生的道路。 在鋼琴上的表現超乎一般兒童的基辛,被「選上」送入Gnessin 機構中,與專研資賦優異兒童教育的 Anna Pavlovna Kantor 學琴, Kantor 女士就成為基辛最重要的啟蒙老師,同時也是唯一的一位。 Kantor 在基辛成名之後依然扮演他演奏事業上重要的諮詢者,她跟着基辛巡迴、參與樂團彩排、並建議他鋼琴音量與樂團的平衡度。
當年基辛學琴時,對一般兒童來說最困難的技巧,對他而言幾乎從來不成問題,如何培養耐力長時間久坐在鋼琴上,才是困難之處,畢竟小孩子的耐力不能與大人相比。 在俄羅斯鋼琴學派系統化的教育下,練琴讓基辛的童年時光與一般小孩大異其趣,失去不少歡樂歲月。 雖然目前他們一家人定居紐約,已成年的基辛仍然與家人同住,延續著俄羅斯重家庭的傳統。 我們現在可以聽到他在俄國境內的錄音出自Melodiya 「俄羅斯鋼琴學派」第十集, 1984/86 在莫斯科音樂院的現場錄音,當時他才十三、十五歲,是被俄國人捧在手掌心的鋼琴天才,其中第二十六軌還收錄基辛自己創作的兩創意曲。 這張錄音無疑是基辛未踏出西方世界前的歷史記錄。 [2]
與卡拉揚的緣份
十二歲的基辛已經有在同一個晚上演奏蕭邦的兩首協奏曲的記錄,合作者是史畢瓦可夫與USSR 國立交響,地點是莫斯科音樂院。 這一場演出可以說是他音樂事業的起飛點,之後他便應邀前往到美國、德國演出, 1985/86 年更到東歐演出。之後,到德國 Gohre 博士的家裡作私人演出,當晚他與 Gerhard Oppitz 合作舒伯特《鋼琴二重奏幻想曲》的視譜演出,演出的錄音帶被寄給了卡拉揚,基辛因此被這位指揮帝王邀請到薩爾茲堡演出。 面對如此榮耀,他的老師 Anna Pavlovna Kantor 開始擔心,她擔心 基辛的準備不夠,試圖說服他還不應過早在卡拉揚面前曝光,但基辛顯得信心十足、從容赴會。見了卡拉揚之後,基辛彈奏了蕭邦的《幻想曲》,以及一些狂想曲之類的作品。 卡拉揚要求與他合作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但是很可惜一直到卡拉揚過世他們都沒機會過錄那首作品。 不過,他們卻們錄了更精彩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當時基辛才十七歲,但是輝煌的錄音事業就此開始,西方世界開始驚訝於這顆新星的萬丈光芒。 卡拉揚的「欽點」對基辛音樂事業的幫助,如同給老虎加上一對翅膀般, 1987 年柏林音樂節首演、 1992 年贏得葛萊美獎,沒有參加大賽得過大獎的基辛憑藉着優異的資賦平步青雲。他的崛起可以說是一段活着的傳奇,幾乎沒有一位鋼琴家像他如此年輕就有這麼大的成就與名氣。 1989 年卡拉揚死後的紀念音樂會上,基辛彈奏當年第一次與他見面時相同的曲目,緬懷這位生命中的第二位貴人。此後,基辛與同樣被卡拉揚捧紅的小提琴家慕特、豎笛家梅耶一樣,必須以自己的實力找出路。 [3]
俄羅斯鋼琴學派
身為俄羅斯鋼琴學派的一員,基辛自然對前輩們有許多想法,他認為自Felix Blumendeld 以降,到 Maria Tudina 、 Heinrich Neuhaus 等人,俄國鋼琴家的情感相當豐富,俄羅斯有很好的蕭邦傳統。 德國鋼琴家較重樂曲結構,俄國鋼琴家則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強調右手的力度,從安東魯賓斯坦以降都是如此。 另外在共產制度下,資優生的挑選以及嚴格的教學方法、音色訓練都是西方社會無法達成的。雖然當前政治制度瓦解,但音樂體系的傳統依然維繫着。 相對西方鬆散的教育體系,老師不允許苛責批評學生,俄國鋼琴界面臨的問題是人才(師資、演奏者)的出走。 在談到李希特、吉利爾斯等知名前輩的影響,基辛親自見過李希特三次,第一次是在音樂會中場,他詢問其喜歡的作曲家為何? 並得到「巴哈、蕭邦」的答案。 之後李希特送給他蕭邦、舒曼以及當代作曲家巴爾托克、興德密特的樂譜。 基辛相當稱許李希特每天全心投入鋼琴彈奏八、九小時,既不教琴、也不指揮的態度。 他特別喜歡李希特彈的海頓、貝多芬、拉赫曼尼諾夫、普羅高飛夫。 的確,基辛的學習過程類似李希特,怪才李希特一直到二十四歲才與Heinrich Neuhaus 正式學琴。 早期基辛在 RCA 錄過海頓、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您或許可拿來與李希特相比一番。 其實,他自認擅長的作品仍舊以浪漫作品為多,他的蕭邦曾被李希特公開讚揚。 難怪基辛在卡內基音樂廳彈奏的兩集蕭邦作品(已經推出合輯),以及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三號鋼琴協奏曲》散發出一股魔力。 [4]
演奏風格
基辛屬於風格華麗的年輕一代俄羅斯浪漫鋼琴家。他技藝超群,對音樂作品的演繹具有權威性,體現出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傳統,那是一種感受青春中體驗成熟的激情。如同其他俄羅斯鋼琴家一樣,他也擅長演奏俄羅斯本民族作曲家的協奏曲,從柴科夫斯基到拉赫瑪尼諾夫和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都是他經常演出的曲目,並且都已出版了唱片。此外,他的曲目還涵蓋了德奧作曲家的大量作品,其中包括舒曼、舒伯特、莫扎特和貝多芬。他演奏的肖邦作品獨具一格,在詩意中透出淡淡的憂鬱,尤其為世人稱道。在群星璀璨的俄羅斯鋼琴家中,基辛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沒有在國際比賽中獲過獎的人之一。然而,他的影響不在同代人、甚至老一輩音樂家之下,這一方面說明他繼承了良好的音樂傳統,另一方面也說明他以獨特的風格開創新的演奏風格。 [5]
視頻
基辛演奏《革命》
參考文獻
- ↑ 葉甫格尼·基辛-鋼琴演奏 李斯特塔蘭泰拉愛奇藝,2017-03-19
- ↑ 葉甫格尼·基辛鋼琴演奏《La Campanella鍾》,真正的天才演奏家好看視頻
- ↑ 當代著名鋼琴家,俄羅斯人葉甫格尼·基辛出生歷史上的今天
- ↑ 葉甫格尼·基辛鋼琴演奏舒伯特和斯克里亞賓騰訊網
- ↑ 莫斯科著名鋼琴家:基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