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察兒
塔察兒,又作塔察。蒙古國宗王、次將。孛兒只斤氏。成吉思汗幼弟鐵木格斡赤斤之孫,只不乾子。
- 父早卒,祖父死,以嫡孫,受皇太弟寶,襲王爵,領有祖父封地。
- 定宗後海迷失稱制三年(1251),與東道諸王也古、也松格等擁立蒙哥即汗位。
- 蒙哥汗七年(1257),率兵攻宋,圍樊城。次年隨汗伐宋,攻荊,山,以分宋兵力,略地至江而還,1260年,與諸王首倡擁戴忽必烈稱汗,以功賜益都、平州為食邑,並以諸王白虎、襲剌謀所屬民戶歲賦予之。
- 中統二年(1261),隨汗征阿里不哥,大敗阿里不哥於昔木土腦兒,迫之北遁。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塔察兒(Taghachar),斡赤斤嫡孫,只不干之子。1246 年,斡赤斤因篡奪汗位事件被處死。時只不干已死,塔察兒尚未成年,其同父異母兄帖木迭兒欲廢嫡自立。斡赤斤藩府王傅撒吉思等人火速馳告汗庭。攝政的乃馬真太后脫列哥那遂定議「皇太弟璽」授予塔察兒,由他繼任斡赤斤兀魯思汗。執掌斡赤斤兀魯思的最初幾年,塔察兒並沒有在當時的政治史上留下多少記錄。這可能是因為他還年幼望輕,同時也多少與斡赤斤謀叛事件留下的消極影響有關。貴由汗去世以後,塔察兒站在拔都一邊,支持拖雷的兒子蒙哥為大汗。儘管這樣,塔察兒在蒙哥即位大會上,仍遠不如斡赤斤在窩闊台即位大會上那樣地位顯赫。
斡赤斤後王逐漸恢復從前曾經享有過的威望,是在蒙哥時代。1257 年春,蒙哥汗因猜忌皇弟忽必烈在中原漢地收攬民心,將不利於己,派親信到漢地鈎考,並收回忽必烈節制漢地軍事的權力。他新委任的漢地軍事統帥,正是塔察兒。是年秋,塔察兒率諸軍進圍樊城,適值霖雨連月,攻城失利,被迫班師。冬天,忽必烈到漠北入覲,與蒙哥釋憾,兩人重議分道攻守的戰略,「以明年為期」。翌年春,蒙哥命忽必烈統左翼諸路蒙古、漢軍征鄂,自將右翼由西蜀攻宋。塔察兒率部加入右翼,曾在冬天「略地至江而還,並會於行在所」(《元史·憲宗紀》)。
1259 年,蒙哥在四川前線因傷染疾死去。塔察兒當隨右翼征宋軍班師。
在緊接着爆發的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中,西道諸兀魯思後王大都傾向於支持留守漠北大營的阿里不哥。忽必烈欲奪得汗位,經濟上依靠的是漢地的人力財力;政治上則主要依靠東道諸王的支持,羽毛漸豐的塔察兒這時就成為忽必烈的首要爭取對象。除了在塔察兒襲爵為王時曾立下汗馬功勞的撒吉思「力言宜協心推戴世祖」外(《元史·撒吉思傳》),忽必烈又派親信廉希憲專程「賜塔察兒飲膳」。廉希憲在塔察兒面前盛讚忽必烈「聖德神功,天順人歸」,而後力勸塔察兒說:「大王位屬為尊。若至開平,首當推戴,無為他人所先」。到開平大朝會時,塔察兒果然率先向忽必烈上書勸進。集議之初,「諸侯王議未一」。忽必烈遂當眾公布塔察兒的勸進書,「書出而決」。中統三年七月,忽必烈專門下詔,給塔察兒益都平州封邑歲賦金帛,並以諸王白虎(塔察兒叔父)、襲剌門(塔察兒庶侄,帖木迭兒子)所屬民戶、人匠、歲賦一併轉賜塔察兒。這種特別恩寵,當即是對塔察兒在關鍵時刻曾全力支持忽必烈的回報。
中統初年之後,塔察兒應當是回到了位於遼東的份地。他似乎沒有參加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爭位戰爭。東西史料都提到,中統二年,忽必烈親征漠北時,曾有某個塔察兒參與著名的昔木土腦兒會戰。此人在《元史·世祖紀》中明確記為「平章政事塔察兒」,他是「憲宗朝世臣」、某千夫長之子。而不是出自黃金家族的「皇太弟」後人。
中統、至元前期,塔察兒的注意力,大概主要集中於經營和加強位於大興安嶺兩側的本兀魯思份地。從窩闊台在位時開始,蒙古經略高麗,一般都不動用斡赤斤系諸王的軍隊,或許正是意在防他們就近漁利。但是塔察兒仍派人到高麗收拾民戶,擅自管領。可見他確實一直對高麗存有覬覦之心。至元十年(1273),元廷賑濟塔察兒所屬部饑民。翌年,廉希憲行省事於北京。塔察兒曾向他及遼西「嗣國王頭輦哥」(木華黎後人)等「傳旨」。此後,有關塔察兒的記載不見於史籍。
塔察兒死後,斡赤斤兀魯思汗位先後由其堂兄阿術魯、孫乃顏(失兒不海子)繼承。
史籍記載
- 《元史》稱:塔察兒,一名奔盞,居官山。伯祖父博爾忽,從太祖起朔方,直宿衛為火兒赤。火兒赤者,佩橐鞬侍左右者也。由是子孫世其職。博爾忽從太祖平諸國,宣力為多,當時與木華黎等俱以功號四傑。塔察兒,其從孫也,驍勇善戰,幼直宿衛。太祖平燕,睿宗監國,聞燕京盜賊恣意殘殺,直指富庶之家,載運其物,有司不能禁。乃遣塔察兒、耶律楚材窮治其黨,誅首惡十有六人,由是巨盜屏跡。太宗伐金,塔察兒從師,授行省兵馬都元帥,分宿衛與諸王軍士俾統之,下河東諸州郡,濟河,破潼關,取陝洛。辛卯,從圍河中府,拔之。壬辰,從渡白坡。時睿宗已自西和州入興元,由武關出唐、鄧,太宗以睿宗與金兵相持久,乃遣使約期,會兵合進。即詔發諸軍至鈞州,連日大雪,睿宗與金人戰於三峰山,大破之。詔塔察兒等進圍汴城。金主即以兄子曹王訛可為質,太宗與睿宗還河北。塔察兒復與金兵戰於南薰門。癸巳,金主遷蔡州,塔察兒復帥師圍蔡。甲午,滅金,遂留鎮撫中原,分兵屯大河之上,以遏宋兵。丙申,破宋光、息諸州,事聞於朝,以息州軍民三千戶賜之。戊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