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秋風夜渡河 王昌齡
塞下曲·秋風夜渡河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首聯描繪了自然之秋的蕭瑟,又隱喻戰爭對和平生活的侵擾與破壞;頷聯進一步將視角拉向遠方的胡地;頸聯直接描述了軍事行動的宏大場面與孤軍奮戰的悲壯;尾聯是全詩情感的升華與轉折。
目錄
原文
譯文
秋風在夜晚暗暗吹過邊塞的河流,吹過雁門的桑田,邊地一片蕭瑟。遠遠地能夠看見胡地有人在打獵,雖說還不是秋天,邊塞卻已經十分寒冷,戰士們只能在嚴霜中風餐露宿。在戰場上,兵士們被分成五道作戰,孤軍奮戰,身經百戰。戰士們雖然英勇,結果功勞多的反而會被下獄,想起這,真是讓戰士們傷心啊。
簡析
《塞下曲·秋風夜渡河》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首聯描繪了自然之秋的蕭瑟,又隱喻戰爭對和平生活的侵擾與破壞;頷聯進一步將視角拉向遠方的胡地;頸聯直接描述了軍事行動的宏大場面與孤軍奮戰的悲壯;尾聯是全詩情感的升華與轉折。整首詩整首詩以秋風、夜河、嚴霜等自然景象為背景,以戰爭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繪與深刻的反思,展現了邊塞生活的艱辛、戰爭的殘酷,詩歌主旨含有非戰之意,但表面上並沒有言反戰,而這種情緒則通過對戰場荒涼悽慘景象的描述流露出來。
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而立之年,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