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塞拉耶佛

塞拉耶佛[1]又译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文化中心。它位于特雷比维奇山脚下的密尔杰卡河的狭窄山谷中。这座城市保留著强烈的穆斯林特色,拥有许多清真寺,室内装饰华丽的木制房屋以及古老的土耳其市场(Baščaršija)。大部分人口是穆斯林。该市的主要清真寺是加齐·赫斯拉夫·贝(Gazi Husreff-Bey)的清真寺(BegovaDžamija,1530年)和阿里·帕夏(Ali Pasha)清真寺(1560–61年)[2]。赫斯拉夫·贝(Husreff-Bey)还建造了穆斯林神学学校medrese(madrasah)。伊马雷特(Imaret),为穷人提供的免费厨房;还有hamam和公共浴池。毗邻一座16世纪晚期的钟楼到BegovaDžamija。博物馆包括城镇博物馆的附楼Mlada Bosna(“年轻的波斯尼亚”);革命博物馆,记载自1878年以来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历史;还有一个犹太博物馆。萨拉热窝拥有一所大学(1949年),该大学包括采矿与技术学院,一所科学院,一所艺术学院以及几家医院。许多以贸易命名的街道都从原始的37条街幸存下来,而Kazandžviluk(铜匠的集市)则保留了原始形态。

萨拉热窝是公路网的中心,与亚得里亚海之间有铁路连接。旧工艺品贸易,特别是金属制品和地毯制造,仍在继续。萨拉热窝是1984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该市的内战前工业包括甜菜精炼厂,啤酒厂,家具厂,烟草厂,袜子厂,通讯厂,农业综合企业和汽车工业。流行音乐 (2005年估计值)380,000。

萨拉热窝附近是布特米尔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殖民地的遗迹。罗马人在附近的伊利扎(Ilidža)建立了一个休息中心,那里是波斯纳河的发源地。仍然有一个含硫的温泉。哥特人,接著是斯拉夫人,大约在7世纪开始在该地区定居。在1415年,萨拉热窝被称为Vrhbosna,在15世纪后期土耳其人入侵后,该镇发展成为穆斯林文化的贸易中心和据点。杜布罗夫尼克商人建立了拉丁区(Latinluk),移居塞巴第的犹太人建立了他们的区Čifuthani。17和18世纪不幸的是,萨伏依(Savoy)的尤金(Eugene)王子 1697年,这座城市被烧毁,大火和瘟疫摧毁了整个人口。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使萨拉热窝在1850年成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行政所在地。当奥匈帝国于1878年驱逐土耳其人时,萨拉热窝仍然是行政所在地,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进行了现代化。在此期间,它也成为波斯尼亚塞族抵抗运动的中心,姆拉达·波斯纳(Mlada Bosna)对奥地利统治的不满在1914年6月28日达到高潮,当时波斯尼亚塞族,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暗杀了奥地利的继承人弗朗兹·费迪南德大公和他的妻子。奥匈帝国政府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动员塞尔维亚,从而加剧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萨拉热窝国会宣布在南斯拉夫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占领期间,共和国的萨拉热窝抵抗战士与德国人进行了几次关键性的战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萨拉热窝迅速修复了相当大的战争损失。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于1992年宣布独立后,萨拉热窝在90年代中期成为该地区激烈战争的焦点,该市遭受了严重破坏。此后恢复缓慢。

目录

地理

塞拉耶佛接近波黑三角形国土的几何中心处,于塞拉耶佛河谷之中,被狄那里克山脉所环绕。河谷在过去曾充满绿色,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开发和都市扩大之中逐渐消失。塞拉耶佛被由浓密森林所覆盖的丘陵地和5座山峰所包围。附近的山峰分别是特雷斯卡维察山(2088M)、别拉什尼察山(2067M)、雅赫尼那山(1913M)、特雷贝维奇山(1627M)、伊古曼山(1502M)。这些山峰中除了特雷斯卡维察之外的4座山峰都是198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场。塞拉耶佛的平均标高约有500米。城市位于丘陵地帯之中。

米里雅茨河有“塞拉耶佛之河”之称,是城市重要的的地理特徴,河流自城市东侧流经市中心向西汇入波斯尼亚河,其源头位于塞拉耶佛以东数公里的帕莱 (波黑)。波斯尼亚河的源头波斯尼亚之泉靠近塞拉耶佛西部的伊利扎,这里也是塞拉耶佛重要的自然地标。波斯尼亚之泉也是塞拉耶佛和其他地区观光客的观光地。此外还有数条小河流经市区和郊外。

塞拉耶佛都市区还包括了伊利扎沃戈什恰哈吉契等城市。都市区面积超过141.5平方公里。另外,塞拉耶佛有部份地区在波黑战争之前隶属于塞拉耶佛市,战争之后被划入塞族共和国,成为东塞拉耶佛的一部份。

参考文献

  1. 塞拉耶佛,britannica.com
  2. [波士尼亚:劫后馀生的巴尔干之星-塞拉维佛],痞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