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壅塞》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三·貴直論。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1]

目錄

原文

亡國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則過無道聞,而善無自至矣①。無自至則壅。秦繆公時,戎強大。秦繆公遺之女樂二八與良宰焉②。戎王大喜,以其故數飲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扜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王醉而臥於樽下,卒生縛而禽之③。未禽則不可知,已禽則又不知④。雖善說者,猶若此何哉?齊攻宋,宋王使人候齊寇之所至⑤。使者還,曰:「齊寇近矣,國人恐矣。」左右皆謂宋王曰:「此所謂『肉自生蟲』者也。以宋之強,齊兵之弱,惡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詘殺之⑥。又使人往視齊寇,使者報如前,宋王又怒詘殺之。如此者三,其後又使人往視。齊寇近矣,國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國危甚矣,若將安適?」其弟曰:「為王視齊寇。不意其近而國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鄉⑦之先視齊寇者,皆以寇之近也報而死;今也報其情,死,不報其情,又恐死。將若何?」其兄曰:「如報其情,有⑧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於是報於王曰:「殊不知齊寇之所在,國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鄉之死者宜矣。」王多賜之金。寇至,王自投⑨車上,馳而走,此人得以富於他國。夫登山而視牛若羊,視羊若豚。之性⑩不若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視之勢過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賞罰,此戴氏之所以絕也。齊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辭曰:「臣不肖,不足以當此大任也,王不若擇國之長者而使之。」齊王曰:「子無辭也。寡人豈責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為寡人令太廣如堯乎?其如舜也?」凡說之行也,道不智聽智,從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賢過於堯舜,彼且胡可以開說哉?說必不入,不聞存君。齊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其嘗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試引之,中關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用九石,豈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勝眾,數也。故亂國之主,患存乎用三石為九石也。

注釋

①善:指善人,賢者。自:從,由。②二八:古代歌舞,八人為一行,叫一佾(yì),「二八」即二佾,二列。③禽:捉獲。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擒」。④已禽則又不知:因為喝醉了酒睡覺,所以不知自己被擒。⑤宋王:指宋康王。候:伺探,偵察。⑥詘(qū):屈。⑦鄉(xiànɡ):從前,先前。這個意義後來寫作「向」。⑧有(yòu):又。⑨投:奔向。⑩性:實情,實質。戴氏:指宋國。宋本為子姓國,後政權為其國內貴族戴氏所篡奪,所以稱宋國為戴氏。責:要求。其:表示選擇問,還是。道:由,從。開:陳說。關(wān):通「彎」,把弓拉滿。為:認為,當做。

譯文

亡國的君主,不可直言相諫。君主不可直言相諫,過失就無法聽到,賢人就無從到來。賢人無從到來,君主的思想就會壅塞不通。秦穆公時,戎人勢力強大。秦穆公就送給他們兩隊女子歌舞隊和一些高明的廚師,戎王十分高興。因為這個緣故,不管白天黑夜.不停地大吃大喝。身邊有誰說秦軍將會到來,戎王就開弓射他。後來秦軍果然到了,這時戎王正喝得大醉躺在酒下面睡覺,結果被秦軍活活地捆起來捉住了。戎王被捉以前,不可能使他知道將會被捉;就是被捉以後,自己還睡在夢中,仍然不知道已經被捉。對於這種人,即使是善於勸諫的人又有什麼辦法呢?齊國進攻宋國,宋王派人去偵察齊軍到了什麼地方。派去的人回來說:「齊寇已經臨近了,國人已經恐慌了。」左右近臣都對宋王說:「這完全是俗話說的『肉自己生出蛆蟲』啊!憑着宋國的強大,齊兵的虛弱,怎麼可能這樣?」於是宋王大怒,把派去的人屈殺了。接着又派人去察看,派去的人的回報仍像前一個人一樣,宋王又大怒,把他屈殺了。這樣的事接連發生了三次,之後又派人去察看。其實,那時齊軍確實已經臨近了,國人確實已經恐慌了。派去的人路上遇見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說:「國家已經十分危險了,你還要到哪兒去?」弟弟說:「去替君主察看齊寇。沒想到齊寇已經離得這麼近,國人已經這麼恐慌。現在我擔心的是,先前察看齊軍動靜的人,都是因為回報齊軍迫近被屈殺了。如今我回報真情是死,不回報真情恐怕也是一死。這該怎麼辦呢?」他的哥哥說:「如果回報真情,你又將比國破後被殺和逃亡的人先遭受災難。」於是派去的人回報宋王說:「根本沒看到齊寇在哪裡,國人也非常安定。」宋王十分高興。左右近臣都說:「可見先前被殺的人是該殺了。」宋王就賞賜這個人大量錢財。齊軍一到,宋王自己已奔到車上,趕着車飛跑,急急忙忙逃命去了,這個人得以徙居他國,生活非常富足。登上高山往下看,就會覺得牛像羊一樣,羊像小豬一樣。牛實際上不像羊那樣小,羊實際上不像小豬那樣小,之所以覺得它們像羊或小豬一樣,是因為觀察它們時站的地勢不對。如果因此對牛、羊這樣小而發怒,這種人可算是頭等的狂夫。在狂亂狀態下施行賞罰,這是宋國所以滅絕的原因。齊王想用淳于髡為太子的老師,淳于髡推辭說:「我才德低下,不足以擔當這樣的重任,您不如挑選國中德高望重的人予以委派。」齊王說:「你不要推辭了。我哪能要求你讓太子一定像我一樣呢!我的賢德本來是天生就具備的。你替我把太子教得像堯那樣,或者像舜那樣就行了。」凡是臣下的主張得以實行,都是因為君主能夠從自以為愚的認識出發去聽從別人高明的見解,能夠從自以為非的認識出發去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現在齊王自以為賢明超過了,這還怎麼讓人對他陳說勸諫呢?對臣下的勸諫如果一點也聽不進去,沒聽說過這樣的君主還能享有國家的。齊宣王愛好射箭,喜歡別人說自己能用硬弓。他平時所使用的弓力量不過三石,拿給左右侍從看,侍從們試着拉這張弓,都只拉到一半就停了下來,說:「這張弓的弓力不低於九石,除了您,誰還能用這樣的弓!」宣王的實際情況是所用的弓不超過三石,但一輩子都自認為用的弓是九石,這豈不可悲嗎!除了正直之士,還有誰能不奉迎君主?世上的正直之士寡不敵眾,這是情勢註定的。所以給國家造成禍亂的君主,他們的弊病就在於用的弓實有三石而自以為有九石啊!

著作簡介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2]。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3],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視頻

壅塞 相關視頻

民族主義者vs世界主義者——夜讀《呂氏春秋》有感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慎行83

參考文獻

  1.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
  2.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3.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