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士林慈諴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文化部iCulture

基本資料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主祀    天上聖母

公告日期  1985-08-19

登錄類別  廟宇

地理位置  臺北市士林區大南路84號

建成年代  1796年(清嘉慶元年)

士林慈諴宮,又名士林媽祖廟,古稱芝蘭街天后宮[1]:24,主祀天上聖母,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大南路士林夜市內,是一座採兩殿、兩廊、兩護龍平面配置的廟宇,也是臺北市的直轄市定古蹟。慈諴宮為台北市唯一於正前方保有三座精緻戲台的廟宇建築,廟前的青石地舖綿延至戲台下,顯示出該廟原來的恢宏氣度。[2]

目錄

歷史沿革

  • 慈諴宮的歷史可追溯到嘉慶元年(1796年),而位在「新街」的慈諴宮的與「舊街神農宮」、芝山巖惠濟宮為士林地區的三大古廟[1]:31。慈諴宮的組織型態為管理委員會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三月廿三
  • 慈諴宮肇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當時舊址是在今天的文林路731號附近,清同治三年(1864年)才在今址重建[1]:25。乾隆年間士林漳州人的信仰中心是供奉開漳聖王的芝山巖惠濟宮,後來因為惠濟宮離市街較遠,嘉慶元年(1796年)業戶何錦堂捐地建「芝蘭街天后宮」(即慈諴宮),成為士林漳州人的媽祖信仰中心[1]:31。然而在咸豐年間的漳泉械鬥中,芝蘭街(舊街)遭到焚燬;日後該廟異地重建,並更名為慈諴宮,成為新街的重要中心[1]:31
  • 日治時期的慈諴宮有部分空間曾被借作他用,例如在1898年時,慈諴宮東側一棟曾作為臺北辨務署士林支署的辦公室[1]:39;此外在芝蘭一堡第一區區長陳景南等人出資下,也曾借用慈諴宮的一部份作為八芝蘭公學校的分教場[1]:38。該分教場從1904年4月啟用後,運作到1904年12月八芝蘭公學校遷到今天士林國小的位置為止[1]:38。分教場停用後,又改為區役場的聯合壯丁事務所[1]:39。1921年「士林信用組合」創立時,也曾以慈諴宮的西廂作為辦公室[1]:41
  • 福建學政孫詒經於光緒五年(1879年)書匾額 "寰海鏡清" 贈與本宮。

建築特色

  • 慈諴宮興建年代久遠,雖興修多次,尚存留著有多處古意。
  • 宮內內殿木結構部份具有對場作,建廟之初延請兩派大陸工匠,互為競爭,因此精巧的木雕工藝是參訪時可以留意的特點。
  • 其宮內前殿為五開間的建築樣式結構,符合主神帝后級的神格,四面牆面有多處雕刻,其石刻工法相當精美,多數為日治時期重修時所安置,可從落款年代為昭和得知,惟多數被人以水泥塗去,造成政治力侵害文化的遺痕。
  • 近年由於社會經濟水準提昇,寺廟管理當局引進不少政治人物的碑刻牌匾,並增設不少石雕裝飾,使得廟前空間顯得侷促繁雜,加上位於士林夜市內,被周圍非法攤販包圍,漸漸失去大廟的恢宏格局。

神祇配置

重要文化財

  • 黃龜理 : 正殿其左右護龍神龕,由黃龜理於1970年所雕刻。
  • 陳天乞 : 正殿通往過水廊的彎拱門上之交趾陶: 龍邊《白蛇傳》之〈水淹金山寺〉,虎邊《封神演義》之〈九曲黃河陣〉,出自於陳天乞之手,製作於昭和五年(1930年)。[3]
  • 陳玉峰 : 三川殿門神為臺南名師陳玉峰1960年繪製的。[4]

參見

參考文獻

  • 台北市民政局編,《台北市寺廟概覽》,1994年,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王怡茹. 〈戰前士林廟街發展之研究:以慈誠宮、士林新街、士林市場為論述中心〉. 《臺灣文獻》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5-06-30, 56 (2). 
  2. 慈諴宮,台北旅遊網
  3. 蔡毓雯《臺灣傳統建築人物員光之研究─以〈封神演義〉木雕作品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2011-06-13
  4. 《士林慈諴宮》臺灣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網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