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聲東擊西(王文元)

聲東擊西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聲東擊西》中國當代作家王文元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聲東擊西

三國是一個紛亂不休的時代,也是名將輩出的年代。在《三國演義》中鮮見張既;然而在《三國志》上,卻有張既傳,可見張既並非無名之輩。《三國演義》中是站在蜀國的立場上寫的,過分突出了諸葛亮,雖鮮見張既,但他卻實實在在是諸葛亮的對手。張既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給諸葛亮來了一個真正的「空城計」。張既在劉備占據漢中之前,就建議曹操將漢中人口遷走,於是三萬戶居民遷到了關中。結果,曹操雖丟了漢中,卻得到了充足的人力資源,諸葛亮雖得了漢中卻失去了人力資源。張既以真正的空城計,破了諸葛亮的戰略目標。後來,張既還和曹洪等在下辨擊退蜀將吳蘭。    在許多史學家眼中,張既和趙充國一樣都以巧渡黃河,成功安撫少數民族而聞名。    渡船正在向對岸駛去,在石壁的阻攔下,河水變得很平緩,正適合船渡。河對岸的碼頭上是一條沿着石山而來的砂石路,很快就拐入了山中,我們在河岸上,看不到對岸的人。黃河峽谷就有這點好處,兩岸大山連綿,便於軍隊隱藏。    我們是順着大砂河而來的。砂河在這裡和黃河交匯,形成了一處寬約一兩千米的平灘,顯然這個地方不適合做渡口,因為砂溝中經常有洪水咆哮而下。人們只能將渡口選擇在砂溝下游兩三百米的地方,也就是紅色石壁的對面。    張既的經典之戰就發生在鸇陰渡邊,他巧妙利用了這裡山多溝深的地形。    三國時期,今日的甘肅屬於魏蜀兩國所有,蜀國占據着隴南,而魏國則占據了天水北部、金城等地。魏國建立之初,河西四郡則被當地豪強所把持,處於半獨立狀態。    魏文帝曹丕先派大臣鄒岐治理河西四郡,結果當地豪強不僅聯合反對,而且鼓動盧水胡(匈奴的一支)發動叛亂。曹丕無奈,只好派遣重臣張既前往。張既的渡河之戰,可謂是一場經典之戰,典型的聲東擊西。張既先抵達金城後,便揚言說,金城無船可渡,所以打算到下游鸇陰渡口渡河,他派出的人手,在山中打出旗幟,虛張聲勢,河對岸的盧水胡不知虛實,將大部分人馬調來防守鸇陰渡。    想必,當年我們面前山谷中人嘶馬叫,盧水胡的騎兵耀武揚威,而他們對面的山頭上也是旌旗舞動,可惜的是旌旗下卻沒有多少人。    張既成功將盧水胡的主力吸引到這裡後,他率軍從金城悄然渡過黃河,然後從揖次(漢代縣名)繞過洪池嶺(今烏鞘嶺),輕鬆奪取了姑臧城。而此時,盧水胡的騎兵才大夢方醒,他們以為神兵天降,弄不清楚張既從哪裡過的黃河,只好匆忙追擊,結果被張既部下成公英誘到永昌,張既的伏兵四起,七千盧水胡騎兵全軍覆沒。

其實,從張既渡河的情形來看,他並不是在金城渡河的,從金城渡河後,只能翻越烏鞘嶺,而不能繞開烏鞘嶺。同時,對於「揖次」大部分人認為在今天古浪縣土門鎮一帶。因此人們推斷,張既可能是在鸇陰渡上游某個渡口過的黃河。在靖遠境內(平川曾為靖遠管轄)大體有5個古渡口,即鸇陰古渡、虎豹口渡口、索橋古渡、烏蘭津、白卜渡。由此看來應該是從索橋渡或五佛寺渡河的,惟其如此,才是繞過烏鞘嶺,經土門,直逼姑臧城的最佳路線。

[1]

作者簡介

王文元,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