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狼藉
聲名狼藉 |
出 處 :《史記》 體 裁 :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
shēng míng láng jí |
聲名狼藉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shēng míng láng jí,傳說中狼群墊草而臥;起來時把草踏亂以消滅痕跡。後藉以形容散亂;引申為破敗得不可收拾。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不可收拾。 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不可收拾。出自西漢文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蒙恬列傳》。
目錄
原文
《史記·蒙恬列傳》:「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昭襄王殺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四君者,皆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為不明,以是籍於諸侯。故曰『用道治者不殺無罪,而罰不加於無辜』。唯大夫留心!」使者知胡亥之意,不聽蒙毅之言,遂殺之。」[1]
典故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開國功勳家族蒙氏的蒙恬、蒙毅兄弟。為了鍛煉帝國的繼承人公子扶蘇,還讓扶蘇去邊疆在蒙恬身邊磨鍊自己。
秦始皇身邊有一個太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並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並命他當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
有一次,趙高因為受賄舞弊,犯了大罪,剛好蒙毅受理這個案件,蒙毅對趙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處趙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卻念趙高是個人才,並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還為他恢復了官職。
趙高因此對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將軍恨之入骨。但是因為這兩個人深受皇帝信任,他也沒有辦法。
後來秦始皇東巡,御駕外出巡遊會稽,依傍着大海,?向北直奔琅邪。半途得了重病,派蒙毅轉回禱告山川神靈。沒等蒙毅返回,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鎖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這時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經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趙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寵幸,打算立胡亥繼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懲處他而沒有袒護他,於是就產生了殺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劃,擁立胡亥為太子。太子擁立之後,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擬定公子扶蘇和蒙恬死罪。扶蘇自殺後,蒙恬產生懷疑,又請求申訴。使者就把蒙恬交給主管官吏處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職務。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擔任護軍。使者回來報告時,胡亥已經聽到扶蘇的死訊,當下就打算釋放蒙恬。趙高唯恐蒙氏再次顯貴當權執政,怨恨他們。
趙高掌握了朝廷大權後,對胡亥說:「先帝在世時本打算立你為太子,蒙毅不贊成。於是立了扶蘇,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則會有後患。」胡亥聽了,就把蒙毅抓起來,逼蒙毅自殺。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過劫難,便大罵了趙高一通,說道:「從前秦穆公殺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因殺了良臣,他們的名聲在諸侯各國間非常壞。希望皇上要引以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再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秦二世的殘暴統治下,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最終秦歷二世而亡。
視頻
聲名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