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声名鹊起

声名鹊起
shēng míng què qǐ

近义词名声大噪

反义词

出 处 :《扬州画舫录

体 裁成语

属 于 :褒义词

声名鹊起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拼音为shēng míng què qǐ,意思是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出自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目录

原文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朱文元﹞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声名鹊起,班中人称为戏忠臣。"[1]

故事

晋书·文苑传》载,西晋文学家左思经十年构思完成了盛赞三国魏都、蜀都、吴都的名著《三都赋》后,洛阳豪贵之家竞相传抄,纸价因而昂贵起来。后人常以洛阳纸贵来称誉别人的著作风行一时,流传之广。

其实,《三都赋》问世后能导致洛阳纸贵,主要有今宁夏籍名人皇甫谧助的一臂之力。皇甫谧是生活在魏晋时期的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县)人,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医学家,更是我国针灸经络理论的奠基人。有关他的史学和医学贡献,一些研究人士多有成果推出。皇甫谧虽然有影响世界的成就,但他年少却不好上进,年逾二十仍四处游荡。后经叔母哭劝方才醒悟,遂发奋读书,废寝忘食,至中年身患中风顽疾,右身不遂,仍然手不释卷,人称“书淫”。

皇甫谧一生誓不从政,以读书自娱,早在曹魏景元元年(260年),相国司马昭广揽天下名士37人,只有他拒不应召。后来代替曹魏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屡次下诏为他封官,他屡次上表辞官,声称没有他求,只求借书。不得已,司马炎只好送书一车给他,以表诚意及对他的敬慕。

皇甫谧得司马氏皇帝赐书后,爱不释手,博览群籍,并依靠积累,先后撰写了《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历史名著。随着这些著作的问世,皇甫谧也声名大起。此时,正逢左思《三都赋》问世,但人们不以为重。左思因敬慕皇甫谧为人,请他为《三都赋》作序。皇甫谧欣然应许,因序文文辞灿灿,华丽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于是在洛阳掀起了一股竞相传抄《三都赋》的热风,左思和皇甫谧一时声誉鹊起,成了当时感动华夏的名人。这股热风和两位名士的不凡身手,直接导致了洛阳城纸张价格的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成语的由来。

视频

声名鹊起

参考资料

  1. 声名鹊起,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