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殼斗科

中文學名 殼斗科

拉丁學名 Fagaceae

拼音 qiaodouke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殼斗目

殼斗科 (Fagaceae)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灌木。單葉,互生,羽狀脈;托葉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稀異株,異序,稀同序,風媒或蟲媒;單被花,花被片4-6(-8),基部合生。雄花序頭狀或棻荑花狀下垂或直立,雄花單朵或幾朵成二歧聚傘花序散生花序軸上,稀數朵簇生或頭狀花序,雄花具4-12雄蕊;雌花序直立,雌花1-5(-7)生總苞內,總苞單生或3-5組成聚傘穗狀花序,雌花子房下位,3-6室,每室2胚珠,僅1室1胚珠能育,花柱與子室同數。總苞在果熟時木質化形成殼斗,殼斗被鱗形、線形小苞片、瘤狀突起或針刺,每殼斗具1-3(-5)堅果,殼斗部分或全包果;每果具1種子。種子無胚乳,子葉肉質,平凸,稀褶皺或摺扇狀。殼斗科植物至少在白堊紀時期就已發生,在此後的各個地史時期的地層中,先後找到它們的包括花粉在內的化石。第三紀時,它們的生存遠遠超過現代的分布區。在中國東北、北部及西南部不少地區,先後發現了櫟屬、錐屬和柯屬植物的葉化石,在西藏希夏邦馬峰北坡海拔5700~5900米屬於晚上新世的植物化石層中找到與活植物相同的多種高山櫟類的葉化石。

目錄

特徵

株: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灌木。

葉:單葉,互生,羽狀脈;托葉早落。

花:花單性,雌雄同株,稀異株,異序,稀同序,風媒或蟲媒;單被花,花被片4-6(-8),基部合生。雄花序頭狀或棻荑花狀下垂或直立,雄花單朵或幾朵成二歧聚傘花序散生花序軸上,稀數朵簇生或頭狀花序,雄花具4-12雄蕊;雌花序直立,雌花1-5(-7)生總苞內,總苞單生或3-5組成聚傘穗狀花序,雌花子房下位,3-6室,每室2胚珠,僅1室1胚珠能育,花柱與子室同數。

果:總苞在果熟時木質化形成殼斗,殼斗被鱗形、線形小苞片、瘤狀突起或針刺,每殼斗具1-3(-5)堅果,殼斗部分或全包果;每果具1種子。種子無胚乳,子葉肉質,平凸,稀褶皺或摺扇狀。

產地分布

分布:除非洲中南部外廣布全球。

主要價值

殼斗科植物的各部大多含鞣質,以樹皮和殼斗的含量較高,鞣質分解產物通常為鞣花酸、沒食子酸、兒茶酸和去氫雙沒食子酸(dehydrodigallic acid)。有栓皮的種類含有一種脂類化合物,稱栓皮蠟,栓皮蠟的主要成分為無羈萜(ffiedelin),有些種類尚含樺木酸(betulic acid)和樺木醇(betulin)。葉和木材含黃酮類化合物,其提取物經水解得到櫟酮(quercetin)、楊梅酮(myricetin)等化合物。有些種類尚含櫟素(quercitrin)、柚皮苷(naringenin)等。水青岡屬和櫟屬等的種仁含以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脂肪油。廣布於長江以南各地的多穗柯的嫩葉含一種查耳酮類化合物,稱為三葉苷(trilobatin),它是一種甜味物質,呈淡黃色結晶。

栗屬和錐屬的多數種的種子,自古視為木本糧食。含鞣質較高的種類,經加工處理後,其澱粉可作備荒食料、飼料或作釀造原料。木材紅褐色的青岡屬和柯屬的種類,它們的木材結構十分相似,在南方一些木材商場中,常統稱之為木類,列為一級材。錐屬也有多種,其心材也是紅褐色,常稱之為紅錐類,或稱紅犁。五嶺以北常被稱為紅栲的種,只是其葉片背面被紅褐色粉末狀鱗秕,其木材並非紅褐色,不屬於一級材。水青岡屬的心材大都紅褐色,但其硬度稍次於木類,而韌性則頗強。 [2] 石櫟屬有石櫟、綿石櫟、多穗石櫟、包石櫟等種,它們的樹葉革質,有光澤、深綠色,不但好看,而且抗火力強,因此,是良好的防火樹種,也是優良的用材樹種,材質堅硬,用途很廣。經濟價值高。 上述木材,是中國南部各地常見的主要用材,為碼頭、坑道樁柱、車、船、器械、地板、家具、農具及建築用材。[1]

參考來源

  1. 殼斗科* FAGACEAE, 植物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