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嵴
壶腹嵴 |
又称位觉嵴。由增厚的结缔组织和特殊的感觉上皮组成,鱼类以上动物内耳半规管中的位觉感受器。黏膜上皮有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在三个半规管的膜壶腹内,有一侧粘膜增厚,并向腔内突出而成,呈横位的镰状隆起。其构造与位觉斑(囊斑)相似,所不同的是毛细胞顶端的纤毛束较长,并互相粘集成束,包埋于高帽状的胶质性的终帽内,其中无耳石,但终帽与嵴上皮之间有一微细的腔隙,这个腔隙与毛细胞的纤毛活动有关。壶腹嵴毛细胞的基部也被前庭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的末梢所包绕。
目录
简介
壶腹嵴的功能是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3个半规管是互相垂直排列的,所以,当头部作旋转变速运动时,膜半规管的内淋巴流动方向和速度的改变,使终帽倾斜,纤毛束弯曲,从而刺激了毛细胞,使之兴奋而产生神经冲动,经前庭神经传至脑的前庭中枢,一方面向上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旋转的感觉;另一方面传至眼肌的运动核和脊髓,反射性地改变眼外肌、颈部和四肢肌的紧张性,以保持身体平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进行铁饼、链球、体操、跳水和滚轮运动项目,可显著提高椭圆囊、球囊和壶腹嵴(前庭器官)的机能稳定性,从而使人体在运动中完成各种加速、旋转和翻腾等动作。
评价
光镜下,嵴的横切面为凸入腔内的高隆起,顶端圆钝,表面有高圆顶形的胶状物,称壶腹帽或终帽。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并常见色素细胞。感觉上皮有二种细胞,一种是毛细胞,呈瓶状,游离面伸出一束很长的细毛入壶腹帽;另一种是细长的柱状细胞,称支持细胞。光镜下,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游离面有一层较厚的均质物,称小皮板。电镜下,支持细胞呈不规则的细长形,核长圆,位于细胞底部。细胞游离面有稀疏的微绒毛。顶端胞质有厚的终末网,光镜下称小皮板,成束的微管由细胞底部伸入终末网。胞质中充满有界膜包裹的分泌颗粒,高尔基复合体明显。这种细胞的功能尚未确知,可能营养毛细胞,或参与内淋巴的代谢。嵴的斜坡面除支持细胞外,见一些暗细胞。它们的胞质较致密,有许多含絮状物的泡。细胞底部有许多质膜内褶,这些结构特点与输送水分和离子的细胞相似,故推测它们可能与保持内淋巴含高水平的K有关。嵴的两端有半月平面,与嵴的长径垂直,成自高柱状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底部有质膜内褶。有些研究表明,它们分泌组成壶腹帽的硫酸粘多糖。电镜下,毛细胞可分两型,名I型毛细胞和II型毛细胞。I型毛细胞多在嵴顶,呈瓶状,底部圆,悬在支柱细胞之间,顶部细窄。胞质含许多线粒体和微管。核圆,位于细胞底部。II型毛细胞呈柱状,多在嵴顶周边,核的位置较高,高尔基复合体较发达。两型细胞都含稀疏的粗面内质网,并有许多直径20nm的泡。它们的游离面都有许多静纤毛,约50~110根,并有一根动纤毛。静纤毛是长短不等的微绒毛,中心含直径6nm的细丝,伸入游离面下方较厚的终末网中。两型细胞的终末网致密,厚约0.5μm,光镜下显现为小皮板。动纤毛有基体和典型的轴丝,或没有中央微管,推想它不能运动,但仍常称动纤毛。静纤毛和动纤毛排列规则。动纤毛在游离面的一边。静纤毛排列成行,靠动纤毛的最长,其余的顺次变短,最长的约100μm,最短的1μm。它们的规律排列使毛细胞的功能有明显的极性。有证据表明,静纤毛屈向动纤毛时使细胞所受的刺激加强,静纤毛反向弯曲时使刺激变弱。 两型毛细胞接受的神经末梢有明显差别。I型细胞底部有由传入纤维所成的杯形末梢和小结状的传出末梢。II型细胞底部有多个小结状末梢,有些是传入性的,有些是传出性的。传出末梢可能对传入末梢传导刺激信息起抑制作用。壶腹嵴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头旋转时使膜半规管的内淋巴流动。由于壶腹帽和内淋巴的比重相似,故壶腹帽可致毛细胞的毛弯曲,使毛细胞接受刺激,经前庭神经传入中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