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忘录效应
备忘录效应是中国的一个学术用语。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发明了文字[1]。在世界范围内,曾经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们的汉字外,还有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2]。后来,这些古老文字的命运各不相同,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玛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遭废弃,如楔形文、圣书字,只汉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目录
名词解释
在记忆心理学中,人们把要记的东西用笔记下来而产生增强记忆的现象,称之为“备忘录效应”,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备忘录效应的例证。但是,平时我们也常有记下来的东西容易忘记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同样是记下来,其效果会截然不同呢?换言之,产生备忘录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它?经研究,主要有下列因素的影响:
一是多种分析器的协同结果。用笔记下来,它用到了看、记相应的分析器活动。
每一种分析器进入大脑记忆的通道并不一样,但相互都是彼此联系的。同一内容在不同通道进入,从而使记忆更加牢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单凭听觉,会话通信每分钟仅能传达一百个单语,而视觉传达的速度则达到听觉的一倍;视觉、听觉同时起作用,传达的速度则是听觉的十倍。
① 可见,分析器参与越多,相互彼此联系越紧密,其记忆效果就越好。这就是记下的内容易于记住的原因之一。
二是活动有助于记忆的提高。用笔记下的内容,它与仅看到的内容有本质的差异。前者既有思维参与,又有活动因素,而后者主要是思维参与,其参与程度一般也不如前者。因此,记忆效果不如前者。现代心理学大量实验表明,活动是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的。例如,陈千科的实验:他要求三年级学生解答 5 道现成的和 5 道自编的算术题。经过若干时间后,他要求学生再现这些习题的句子。结果自编的习题里比现成的习题数字多记住两倍。
② 可见,用笔记下与看一下其记忆效果是不同的,与其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三是与记忆的目的任务有关。记忆心理学原理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目的任务的记忆比没有目的任务的记忆,其效果要好得多。记忆的任务促进了记忆内容的组合,也加深了对它的理解。没有记忆任务的,看后就忘了,除非有其他的特殊原因。用笔记下这是记下的任务,只是为了以后备忘、备查,与记忆任务无关。因此,它只是机械的记下任务。这就是记下的东西大脑易于忘记的道理。
上述可见,前二条是备忘录效应增进记忆效果的原因,后一条是备忘录效应减低记忆效果的原因。学校教师每天总是有处理不完的事。如果整天都忙于去记或回想重要的事或尚未处理的事,那么,其工作效率会是极差的。一位好的学校教师往往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大事上,而不会去记那么多不必记住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又不会忘记要处理的事情,普遍使用的较好方法便是善用备忘录。因为备忘录替代我们记忆的工作。
使用备忘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人的记忆能力十分有限。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一个遗忘规律:刚刚学过的东西, 30 分钟后,就遗忘了 30~40%,90分钟后,遗忘就达到60~70%,即遗忘进程不均衡,遗忘速度先快后慢,不进行复述强化,遗忘就趋于 100% 。当然,记忆除了与时间有关系外,还与记忆材料的性质、要求等因素有关,也与记忆人的兴趣、能力等有关。但是不管这么说,学校教师总不可能都能把所要记的东西记住,因此,就不得不用用烂笔头即备忘录。那么,学校教师如何善用备忘录呢?下列对策不妨加以参考。
参考文献
- ↑ 汉语是什么语言,其本质是什么?,搜狐,2020-10-19
- ↑ 精美绝伦的艺术玛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