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夏爾 . 戴高樂

 夏爾-戴高樂
夏爾-戴高樂.jpg

來自 豆瓣電影 的圖片

中文名: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里·戴高樂

外文名: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

別   名:戴高樂將軍

國   籍:法國

民   族:法蘭西人

出生日期:1890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1970年11月9日

畢業院校:聖西爾軍事專科學校

職   業:總統、將軍、政治家 主要成就法國第18任總統、「戴高樂主義」

建立自由法國,帶領法軍解放巴黎 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推動西歐走向聯合

出生地:法國里爾

信   仰:天主教 代表作品《敵人內部的傾軋》、《劍鋒》、《希望回憶錄》

身   高:1.98 m

性   別:男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里·戴高樂(法語: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男,法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創建者。法國人民尊稱他為「戴高樂將軍」。

戴高樂生於法國北部諾爾省的里爾,1912年畢業於聖西爾陸軍學校。 於1913年從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創建並領導自由法國政府(法蘭西民族委員會)抗擊德國的侵略;在戰後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共和國總統。在他總統任期間,提倡東西方「緩和與合作」,主張與蘇聯以及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戴高樂將軍與毛澤東主席以超凡的戰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在中法之間同時也在中國同西方世界之間打開了相互認知和交往的大門。 他還主張美軍退出越南,並週遊許多國家以加強法國國際地位。1970年11月9日,戴高樂逝世。

2005年,法國國家二台舉行的「法國十大偉人榜」評選,電視觀眾評選戴高樂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1]

目錄

人物生平

青年時光

戴高樂的父親亨利·戴高樂出身於一個法學知識分子家庭,是一位文學歷史教師。戴高樂在他後來的《戰爭回憶錄》裡面寫道:「我的父親是個有見解、有學問、思想正統、視法蘭西尊嚴高於一切的人。是他讓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德雷福斯事件時,亨利·戴高樂堅信這位被指控犯下叛國罪的上尉實屬無辜,在他當時的圈子內十分罕見。戴高樂的母親讓娜·瑪約出身於北部工業資產階級家庭。年輕的戴高樂在巴黎和比利時的宗教學校讀書,成績優秀。1908年,他選擇了從事軍職,並進入巴黎的斯坦尼斯拉中學讀書,以準備參加聖西爾軍校的入學考試。

1909年,他被聖西爾軍校錄取,與未來的朱安元帥為同窗。軍校的學生首先應了解軍隊,於是戴高樂選擇了步兵,認為步兵在戰爭中最直接接受戰火的洗禮,因此最具有「軍事」味道。於是,他來到駐阿拉斯的第33步兵團,在當時的貝當上校手下擔任學生軍官。1912年9月,戴高樂從軍校畢業,考試名列第十三,得到的評語是:「一個未來的優秀軍官」。畢業後他重返阿拉斯第33步兵團。 [2]

初識戰陣

1914年8月3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戴高樂在駐紮在東北部的朗熱扎克第五軍作戰。8月15日,他在迪南受傷,被撤離前線送進醫院,直至10月份才重返戰場。第二年的3月10日他在梅斯尼爾—雷斯依爾呂斯戰役中第二次受傷。傷愈後,他回到步兵第33兵團,擔任連長,隨後擔任上校助理。1916年,在都奧蒙的凡爾登戰役中他第三次受傷,大腿部被刺刀刺中,並中毒氣昏迷,被戰友認為以身殉國而留在戰場,並受全軍通令表彰。在被敵軍巡邏部隊發現後,他被送至馬揚斯醫院,出院後被押送到德國的奧斯納布呂克戰俘營。

戴高樂從此開始了他長達三十二個月的監禁生活。1916年5月至9月,他先後被關在奧斯納布呂克、奈斯和斯庫辛戰俘營,從1916年10月起被囚禁於因格爾斯塔特要塞,1917年7月在羅森伯格監獄,1917年10月在巴索軍事監獄,1918年5月來到塢爾茲伯格監獄,從1918年9月起又被送往巴索和馬德伯格監獄。他在獄中結識了卡特魯上校、記者拉米·魯特和未來的蘇聯紅軍元帥圖哈切夫斯基。他沒有在獄中虛度光陰,通過閱讀大量書刊加深了對德國的了解。在戰俘營里,他就戰爭進展形勢多次舉辦戰略和地緣政治講座。身為上尉的戴高樂不甘心做俘虜。他曾多次試圖逃跑重返前線。但他五次越獄,五次被俘,每一次都被關進堡壘或懲罰營。

1918年戰爭結束之後他終於返回家鄉,但後他又重上戰場。這一次,他是作為志願者在波蘭執行軍事任務,從1919年至1921年間幫助年輕的波蘭軍隊與蘇聯紅軍作戰,並大獲全勝。回國後,1921年4月6日,他與伊馮娜·旺德魯結婚,並在第二年12月28日有了兒子菲利普。當時他在聖西爾軍校任講師,1922年考入高等軍事學院。1924年他先後在特雷夫和駐萊茵河馬揚斯的法國軍隊參謀部實習。5月15日,他的女兒伊麗莎白出世。

軍官生涯

1925年戴高樂在貝當的參謀部擔任最高戰爭委員會副主席。1927年再次被派往特雷夫任營長。1928年1月1日他的小女兒安娜出世。1929年戴高樂被調往地中海東岸地區,與他的家人在貝魯特度過兩年。1931年,他在巴黎的國防部總秘書處任職。在此期間,在貝當的許可和支持下,他發表了許多文章,並在軍事學院舉行了多次報告會。他的獨立思想逐漸顯示出來,並提出軍隊首領應該具有「行動果敢」和「有個性」的素質。戴高樂認為有必要進行軍隊改革,並對軍隊與政治的關係進行思索。在1924年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敵人內部的傾軋》中,他強調政治應優先於軍事。在1932年出版的《劍刃》一書中,他強調了培養軍事首領和進行戰時分析的重要性。1934年,他寫成《建立職業軍》,在書中提出了有必要建立一支結合機動能力和毀滅性火力,既能夠主動出擊、又能夠出奇制勝的裝甲師的理論。根據這一理論應該成立一支職業軍隊,與常規軍配合作戰。然而,這一設想除了得到右派議員保羅·雷諾和菲利普·塞爾的支持外,沒有得到其他人的熱烈反響。但是,在國外,尤其在德國,戴高樂提出的使用裝甲部隊的想法卻引起了極大的注意。在巴黎,戴高樂經常拜會以主張改革馬奇諾防線防禦戰略的埃米爾·梅耶上校為首的各界人士。但他們二人的觀點都沒有被認可。

1937年,戴高樂晉升為上校,在梅茲任第507坦克團團長。1939年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時,戴高樂指揮第五集團軍坦克部隊。1940年1月,戴高樂向萊昂·勃魯姆、保羅·雷諾以及甘末林和魏剛等八十多人發出了根據他在波蘭的經驗寫成的備忘錄《機械部隊的誕生》,強調了坦克與飛機配合作戰的重要性。1940年5月10日,德國軍隊使用飛機與裝甲車雙管齊下的方法突破了法國防線,驗證了戴高樂提出的理論。隨後,戴高樂奉命指揮第四裝甲師,在蒙科爾內和拉昂大獲全勝,並於1940年5月27日至30日在阿布維爾阻斷了德軍進攻。他因此受到部隊嘉獎,被稱為「勇敢果斷的傑出指揮官」。

1940年6月1日,戴高樂被拔擢為臨時准將。6月5日,當時的議會主席保羅·雷諾將其任命為國防和戰爭部副國務秘書,負責協調與英軍的行動,以繼續作戰。6月9日,他與丘吉爾會晤,並試圖勸說丘吉爾增派部隊,包括空軍部隊,但遭到拒絕。6月10日,戴高樂離開了已交到敵人手中的巴黎,前往奧爾良、布里亞爾和圖爾。6月16日,他從英國返回到波爾多時,得知議會主席保羅·雷諾已經辭職,由貝當接替。貝當於6月17日要求停戰。於是戴高樂被排擠出政府。

領導抗戰

戴高樂立即返回倫敦,以準備繼續進行戰鬥。貝當宣布停戰之後,戴高樂於1940年6月18日在丘吉爾的同意下在英國廣播電台(BBC)發出抵抗號召。在第二天報紙進行了轉載,並由播音員重新誦讀。這個與政府唱反調的將軍受到貝當政府的降級和停職處理,並於8月份被缺席審判,宣判為死刑。 [7] 以溫斯頓·丘吉爾為首的英國政府,1940年6月28日宣布承認戴高樂為自由法國的領袖。戴高樂組織的武裝力量被稱為「自由法國軍隊」。8月7日,由著名法學家勒內·卡森起草的協議得到了英國的認可。根據這份協議,自由法國軍隊在英國軍隊中不屬於外籍兵團,擁有自己的國別和獨立性。

1940年10月27日,戴高樂在布拉柴維爾成立了帝國防禦委員會,但強調戰爭結束後,將由法蘭西對其一切行為進行評價。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12月7日,日本空軍襲擊美國軍事基地珍珠港。戰爭由此轉變為世界大戰。1941年9月,戴高樂為自由法國設立了一個法蘭西民族委員會,委員會成為流亡政府的象徵。1943年6月3日他到達阿爾及爾之後,又將其改名為法國國家解放委員會,與吉羅共同主持。吉羅曾忠實於貝當,但其部隊隨後轉向自由法國軍隊。在阿爾及爾,戴高樂分配給聯合指揮部一支部隊。一年後,1944年6月3日,戴高樂被推選為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總理。

從1942年起,自由法國與內地抵抗運動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戴高樂委派讓·穆蘭在法國成立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代表所有不同黨派、工會和抵抗力量,以協調針對占領國和維希政府的鬥爭,最終解放法國領土。在解放法國的戰爭中,面對盟軍,國民的團結也至關重要。儘管戴高樂作出各種保證,一些盟國仍然拒絕承認戴高樂為法國的合法代表,因為他的權利沒有來自民主選舉。直至1944年10月23日,巴黎解放後的三個月,臨時政府才終於被美國、蘇聯和英國三大強國承認。

視頻

收復失地 自由法國領導人夏爾·戴高樂宣布巴黎獲得解放

參考資料

  1. 戴高樂機場2E航站樓重新開放,搜狐網2020-06-04
  2. 請來巴黎戴高樂機場乘機,中國民航網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