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埔 (雲林縣)
歷史
臺灣日治初期,外埔地區為一(舊制)街庄,稱為「外埔莊」,隸屬於尖山堡。該莊北與內湖莊為鄰,東與下寮莊、蔡厝莊為鄰,南邊東段為謝厝藔莊,南邊中、西段及西南邊為口湖莊,西邊為下崙莊。[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臺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莊隸屬於斗六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莊編入「下崙區」,隸屬於斗六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下崙區改隸屬於嘉義廳。1920年(大正九年),全臺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莊改制為「外埔」大字,隸屬於臺南州北港郡口湖莊(新制街庄)。[2]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外埔、龞潭、沙崙後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
學校
交通
鄉道雲135線是羊稠厝(實際起點在溪尾地區中溪尾聚落南郊)至頂口湖的道路,經過本地區沙崙後聚落聚落。由該道路向北北東可前往內湖地區西部、羊稠厝地區西部、溪尾地區中部,並止於該地區中溪尾聚落南郊的鄉道雲128線路口;向南南西可前往口湖地區北部,並止於該地區頂口湖聚落的鄉道雲131線路口暨雲138線起點路口。
鄉道雲136線是下崙至下鹿場(應為頂鹿場)的道路,經過本地區北部邊界地帶。由該道路向西南西可前往下崙,並止於省道台17線路口;向東微南可前往下寮、下寮/蔡厝交界地帶、鹿場,並止於該地區東部略偏北的鄉道雲165-1線路口(頂鹿場聚落北北東郊)。[3]
鄉道雲136-2線是下崙至蟞潭(鱉潭)的道路,其東側端點(終點)位於本地區中部鱉潭聚落北側的鄉道雲141線路口。由此向西北西蜿蜒而行,過羊稠厝大排水溝至路底轉北,沿本地區西部邊界至第二個路口轉西北西,可前往下崙地區東部,並止於下崙聚落東北郊的鄉道雲136線路口。
鄉道雲136-3線是林投圍至外埔的道路,全線位於本地區境內,其北側端點(起點)位於本地區北部邊界地帶接近最東端的鄉道雲136線路口(林投圍聚落東北郊)。由此向南南西可前往外埔聚落並止於聚落東北側的鄉道雲138線路口。
鄉道雲138線是頂口湖至蔡厝的道路,經過本地區南部的外埔聚落。由該道路向西南西轉西北西可前往口湖地區北部,並止於該地區頂口湖聚落的鄉道雲131線路口暨雲135線終點路口;向東南東轉東微北可前往蔡厝地區東北部的鄉道雲136線路口(蔡厝聚落北郊)。
鄉道雲141線是三塊厝至口湖的道路,經過本地區的林投圍、鱉潭、外埔三個聚落。由該道路向北北東可前往內湖地區東北部邊界地帶的鄉道雲132線路口(三塊厝聚落北郊);向南南西轉南可前往口湖,並止於鄉道雲131線路口。
鄉道雲141-1線是埔南至湖東的道路,其北側端點(起點)位於本地區外埔(埔南)聚落的鄉道雲138線轉角路口(興南國小東南側)。由此向南南西可前往口湖,並止於縣道164號路口。
鄉道雲143線是埔南至湖口的道路,其北側端點(起點)位於本地區外埔(埔南)聚落的鄉道雲138線轉角路口。由此向東南微南可前往謝厝寮、椬梧、下湖口,並止於該地區東部的鄉道雲147線轉角路口(水井寮聚落西郊,屬湖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