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麗絲·萊辛
多麗絲·萊辛,CH(英語: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17日),英國女作家,代表作有《金色筆記|The Golden Notebook》等,200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是迄今為止獲獎時最年長的女性諾貝爾獲獎者。此外她是歷來第三十四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在文學獎則是第十一位。
目錄
生平簡介
萊辛出生於今伊朗西部的克曼沙的一個英國殖民官員的家庭,其中她的父親是當時帝國銀行的職員,在一戰中殘疾,在醫院邂逅了多麗絲的母親。她原名多麗絲·梅·泰勒(Doris May Taylor)。1925年在靠玉米種植致富的潮流鼓動下,隨父母遷居非洲的英屬殖民地羅得西亞(即今「辛巴威」)南部。她的母親雄心勃勃要用愛德華時代的文明改造當地野蠻的土著的生活方式。可她的父親卻極不適應,她的家庭以耕種一塊4公頃的耕地為生,但是那塊土地始終未能有好的收成,使得萊辛一家生活並不富裕。萊辛自小在一所天主教學校中接受教育,但是她並不是天主教徒。萊辛描述自己的童年是快樂與痛苦動蕩交織的混合。她的母親執著於將她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淑女,家教嚴厲,還把她送進了女子教會學校,在學校裏修女們時常用地獄、詛咒一類的故事恐嚇、教育她。後來萊辛被送到了辛巴威首都索爾茲伯裏的一所女子中學,沒過多久,13歲的萊辛就因眼疾輟學了,她所受的正規教育也就此結束,此後依靠自學成材。15歲時她離開家當保姆。她閱讀了僱主提供的一些政治、社會學書籍,開始寫一些故事,有兩篇還發表在了南非的雜誌上。她16歲開始工作,當過電話接線員、保姆、速記員等。她曾把這段時期描寫為"地獄般孤獨"。
萊辛1939年19歲,同法蘭克·韋斯頓(Frank Wisdom)結婚,生了兩個孩子,幾年後,她私奔了。1943年離婚,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了一個左翼讀書俱樂部以及南羅得西亞共產黨的成員,與德國難民戈特弗里德·萊辛|Gottfried Lessing邂逅,1945年又與戈特弗里德·萊辛結婚,戈特弗里德·萊辛其後一度出任東德駐烏干達大使,但於1979年時因為當地一場對抗當地獨裁者伊迪·阿敏的叛亂中被殺。生了一個兒子,改為現名。1949年再度離婚,雖然離了婚,她至今未結婚,根據歐美習俗,她的姓依然是萊辛。同年,萊辛帶著幼子移居英國。當時她一貧如洗,行李中只有一卷《青草在歌唱》的手稿。這部小說以一名黑人男僕殺死白人女主婦的案件為中心,揭示了非洲英殖民地複雜交錯而尖銳對立的種族關係,小說於1950年在英倫出版,得到了批評家與讀者的好評,從此一舉成名,登上了英國的文壇。
1950年,萊辛移居倫敦,在此萊辛投身反對殖民主義的政治運動,加入大不列顛共產黨,並發表處女作《青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The Grass is Singing)。但1956年匈牙利起義被蘇軍鎮壓以後,她退出了共產黨,從此再未加入。
從1950年開始到1962年《金色筆記》在商業上大獲成功之前,她的書的銷量一直十分穩定——至少,她用不著外出工作。根據她本人的計算,每週賣書的收入大約有20鎊的進賬,相當於一個工人的薪水。
由於早年作品帶有濃厚的社會與政治批判色彩,對非洲殖民地黑人的悲慘際遇尤其同情,撻伐種族隔離制度不遺餘力,甚至導致羅德西亞與南非政府將她列為不受歡迎人物。1956年起,南非白人政權禁止萊辛前往南非地區,讓她卅多年無法重返第二故鄉。直到白人政權倒台以後,萊辛才於1995年重訪南非。
1999年,萊辛拒絕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DBE),稱帝國已不存在,政府改頒名譽勳位。
萊辛於英國當地時間2013年11月17日早間去世,享年94歲。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理由
她以懷疑主義、激情和想像力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這方面女性體驗的史詩巔峰。
訪問中國大陸
1993年5月,萊辛曾到訪中國,並主動要求拜訪王蒙和張藝謀。在王蒙家的四合院裡,兩人像老朋友般拉了家常;而當時正在北京西苑賓館跟人討論劇本的張藝謀,則在賓館附近的西安風味餐館招待了萊辛。這一次會面讓萊辛很高興:「張藝謀讓我體會到傳統中國人身上的質樸味道。」[1]
參考文獻
-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萊辛談張藝謀:看到中國人的質樸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