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很久以前,在遙遠偏僻的日本山村,山上的夜叉池經常決堤泛濫,危害村民。這個傳說代代相傳,到了現代,只有一位老人還在堅守這個傳說,按時敲鐘。老人臨終前,將敲鐘的任務託付給逃避城市文明的年輕人荻原晃,他和妻子百合守護在這裡,過着簡單幸福的生活。

但是村中那些喪失了信仰的人們嫉恨兩人的生活,他們的暴力舉動似乎也讓沉寂已久的夜叉池漸漸甦醒…… 劇本中巧妙地運用鐘聲的意向,交錯描寫凡間和異界的情景,構成了雙重結構。

該部作品曾被能劇表演藝術家多次搬上舞台,改編電影由筱田正浩執導。2004年著名cult導演三池崇史還曾將其改編為舞台劇。

作者簡介

泉鏡花(Kyoka Izumi,1873~1939),日本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代的偉大作家。原名鏡太郎,生於石川縣金澤市。鏡花從小受到傳統藝術的薰陶,青年時期由於愛好文學,拜在作家尾崎紅葉門下。1895年發表《夜間巡警》和《外科室》,受到好評,被視為「觀念小說」的代表作。由於戰爭使日本經濟矛盾、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對不公正的現實感到憤慨,相信永恆的純潔的愛的存在,開創了日本的「觀念文學」。此後發表了一系列表現處於偽善橫暴世界中的善良人性的作品。1900年問世的《高野聖僧》,描寫一個怪獸怪鳥襲擊人的故事,說明人在世上要受到不可抗拒的力量、鬼神的力量、佛教的力量的支配,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小說《婦系圖》(1907)、《歌行燈》(1910),也就是他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1909年參加後藤宙外等人組織的文藝革新會,標榜反自然主義文學。大正年代發表了《天守物語》、《棠棣花》和《戰國新茶漬》等劇本,被稱為唯美主義戲劇的傑作。

鏡花的小說文字里,充滿處於陽世與陰間、黎明與黑暗、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想像,對讀者而言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游移於兩者邊緣的灰色地帶。對於受到歧視或差別待遇的團體,尤其是被排除在市民生活之外的人們,他深表同情。文藝評論家川村湊也指出,鏡花對于山中他界(冥界)、與水相隔的異界(妖界)所產生的畏怖與憧憬之心,往往很自然地在他作品的字裡行間浮現,也呼應了他長久以來神經質的生理反應。是這樣。

短評

泉鏡花戲劇的代表作,情節簡單,和《外科室》等作品同樣以「受縛的悲戀」為主題(恩師紅葉阻撓鏡花婚事未遂,究竟留給後者多大的陰影)。鏡花在戲劇對白中也要用他著名的文採去鋪陳描繪淘米湯混入泉水的顏色、河床上砂粒的光彩、河神公主的配飾......譯者只好堆上成語來應對了,委實不易。鏡花的文章是否近於駢文?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