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瀘沽湖(龔保彥)
作品欣賞
夜宿瀘沽湖
九月上旬一日,秋高氣爽,天朗氣清,我和妻子及本市其他十幾名旅伴,從秦巴山區漢江邊出發,遠赴西南高原上近些年來聲名遠播的瀘沽湖遊覽,夜幕快要降臨時,投宿瀘沽湖邊一家摩梭人開辦的家庭旅館——草海花樓客棧。
瀘沽湖地處川滇交界處,為四川、雲南兩省共轄。湖岸四周居住的全是摩梭人。我們入住的這家摩梭家庭旅館,位於瀘沽湖東南邊草海以北四川境內的扎俄洛古村 。也就是說,管理運營這家客棧的摩梭人是四川省人。
「草海花樓客棧」為極具摩梭文化特色的四合院式民居。北依稼禾茂盛的山岡,南眺一望無際的瀘沽湖。距離緊挨瀘沽湖邊的一條柏油公路僅十幾米距離。由於在比它稍稍靠前些的東西兩邊也開辦着兩家摩梭家庭旅館,要進入這家客棧,必須經過夾峙在那兩家旅館間的一條寬約三四米的過道。
過道入口處懸掛着的這家客棧招牌,是用兩塊豎着的長方形木板做成的。分別平行釘在兩根木柱上。兩塊木板均為藍底白字。字體都是極富藝術氣息的隸書字。一塊從上到下寫着「草海花樓客棧」6個大字,一塊從上到下寫着本客棧的電話號碼和其具有「住宿、停車、就餐」等功能的文字。
客棧布局很科學緊湊。中間是一個四方形院子,邊上栽種着幾棵長得十分蒼翠茂盛但不是很高的長綠樹木,也點綴着幾盆開得正艷的紅色鮮花。
院子北邊和東邊,是用直角銜接在一起的兩排僅兩層高的木結構樓房。房頂魚鱗狀蓋着傳統的灰色弧形瓦片。樓房上下層間,用木樓梯連接着,門窗及木柱,全都塗成淡黃色,給人一種金碧輝煌的感覺。樓房各層均有長長的開放式走廊。走廊邊木質欄杆旁,還專門製作有安逸舒適的木連椅,供旅客坐在上面聊天休息。特別是站在北邊那棟樓二樓走廊上,不但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整個客棧院落,還可以遠眺前面風景秀麗的瀘沽湖及瀘沽湖對面雲霧繚繞的群山,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走廊後邊,就是一間間互相挨擠在一起的客房。每個客房裡都平行安放着兩張床鋪,被單潔白整齊,窗戶及茶几、桌椅明亮乾淨,十分舒適、雅致、溫馨。院子西邊是廚房和供旅客就餐的餐廳。南邊也是一個餐廳,不過這個餐廳較小,不對旅客開放,好像是專供主人用的。
摩梭人崇拜羊,羊是他們的原始圖騰。所以家家戶戶房屋外牆面上,都懸掛着一個用木頭雕刻出的長着長長犄角的羊頭,五官清晰,稜角分明,神態逼真,栩栩如生。
我們一行人在這家客棧安頓下來後,離天黑還有一兩個時辰,為了抓住這點時間看看附近的景致,就都走出客棧,隨便在外邊溜達。
剛沿烏黑平坦的湖邊柏油馬路走了不多遠,路旁一個用各種不規則的大小石頭堆壘起來的圓錐形建築就赫然矗立眼前,引起我們注意。
此建築高約三四米,頂上插着一根細木杆,細木杆頂端與建築四周之間,牽拉着一根根紅、黃、藍、白、紫等五顏六色的彩色布條。
聽同行的藏族導遊小伙阿明介紹。這個建築叫瑪尼堆,其上的一根根彩色布條為經幡。
瑪尼堆是信奉藏傳佛教的藏人居住區常見的東西。路旁、山口、村頭、寨尾、河邊、湖畔、曠野等地隨處可見。由於摩梭人也信奉藏傳佛教,所以瀘沽湖畔的村寨、路邊、山口、甚至山腰等地,也廣泛分布着瑪尼堆。
在信奉藏傳佛教的人眼裡,石頭跟人一樣是有生命、有靈性的。世界上任何一夠塊石頭,不論大小,不管妍媸,都應得到尊重,不應小覷,因為它冥冥之中左右着人的福禍,並能給人帶來吉祥和好運。
瑪尼堆內空外實。裡面擺放着將其內部空間填滿的經書。石塊上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各種吉祥圖案等,經幡上則寫有經文。
它是用來鎮守山川河湖、村寨田疇的,類似漢族人聚居區的寶塔。有了它,一方水土就會消災免禍,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安寧康泰。生活在這方水土上的黎民百姓,也就一年四季平安幸福,吉祥如意,無災無虞。正因如此,摩梭村寨里德高望重的長者,每天都會來它旁邊轉幾圈,邊走邊嘴裡默念經文,為自己的村寨和族人家人祈福。並且還聽說,任何一個路過瑪尼堆旁邊的行人,只要隨手撿一塊石頭放在上面,就會給自己帶來福氣。
離開瑪尼堆往西走了約三四百公尺,抬眼往右一看,是一大片建築在一個高台上的式樣新穎別致的房屋,赭牆黛瓦,筒約樸素,古拙凝重,氣勢恢宏。 [1]
作者簡介
龔保彥,男,作家,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