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太史公(肖旺范)
作品欣賞
夜讀太史公
夜讀太史公《李將軍列傳》載:「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心有所動,感慨良多!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歲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後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調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他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西漢景、武年間,在黃河龍門的一個小康之家中,司馬遷出生了。司馬遷的祖父司馬喜在漢文帝詔入栗米受爵位以實邊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換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於徭役。
年幼的司馬遷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下習字讀書,十歲時已能閱讀誦習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系本》等書。漢武帝建元年間,司馬談到京師長安任太史令一職,而司馬遷則留在龍門老家,身體力行,持續着耕讀放牧的生涯。
稍稍年長之後,司馬遷離開了龍門故鄉,來到京城長安父親的身邊。此時司馬遷已學有小成,司馬談便指示司馬遷遍訪河山去搜集遺聞古事,網羅放失舊聞。司馬遷在二十歲時開始遊歷天下,他從京師長安出發東南行,出武關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後折向東南到九疑山。窺九疑後北上長沙,到汨羅屈原沉淵處憑弔,越洞庭,出長江,順流東下。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展轉到錢塘。上會稽,探禹穴。還吳,游觀春申君宮室。上姑蘇,望五湖。之後,北上渡江,過淮陰,至臨淄、曲阜,考察了齊魯地區文化,觀孔子留下的遺風,受困於鄱、薛、彭城,然後沿着秦漢之際風起雲湧的歷史人物故鄉,楚漢相爭的戰場,經彭城,歷沛、豐、碭、睢陽,至梁(今河南開封),回到長安時任太史令的父親司馬談身邊。因為父親司馬談的緣故,司馬遷回京後,得以仕為郎中。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讓李陵為出酒泉擊匈奴右賢王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護送輜重。李陵謝絕,並自請步兵五千涉單于庭以寡擊眾,武帝讚賞李陵的勇氣並答應了他。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時,卻遭遇匈奴單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卻越聚越多,糧盡矢絕之後,李陵最終降敵。武帝憤怒,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唯有司馬遷說:「李陵侍奉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懷着報國之心。他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然而,不久後去迎接李陵的公孫敖無功而還,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以期反擊漢朝,武帝便殺了李陵全家,而司馬遷以「欲沮貳師,為陵遊說」被定為誣罔罪名。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
面對大辟之刑,慕義而死,雖名節可保,然書未成,名未立,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之死無異。想到文王拘於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後修兵法,呂不韋被貶蜀地才有《呂氏春秋》傳世,韓非被囚秦國,作《說難》和《孤憤》,《詩》三百篇,大概都是賢士聖人發泄憤懣而作。終於,在那個「臧獲婢妾猶能引決」的時代,司馬遷毅然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至此,司馬遷背負着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對極刑而無怯色。在堅忍與屈辱中,完成那個屬於太史公的使命。此人用宮刑替代免死,寫出了三千年來最偉大的一本書,成就了太史公重於泰山的偉大人生!
太史公「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留下了「貌言華也,聖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
「善者因之,其次利導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等諸多名言!
太史公含悲忍憤,秉筆直書,真切的描繪了英雄豪傑的悲壯、慘烈、跌宕起伏,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惟五十萬言良史述事。其以伯夷居列傳之首,以為善而無報也。文章寫得樸素凝鍊、簡潔利落,無枝蔓之疾;渾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詞造句,煞費苦心,減一字不能。文章或為狂瀾驚濤,奔放浩蕩;或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妝如濃,靡蔓綽約;或龍騰虎躍,千軍萬馬。天地之間,萬物之變,可驚可愕,可以娛心,使人警醒。不拘於史法,不囿於字句,發於情,肆於心而為文,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太史公揮動如椽之大筆,慷慨激昂,氣勢磅礴,聚百家之精,萃千家之光,通萬家之書,作萬古不朽之雄文,實我等之楷模也!故而有言:
讀書,讀益書,讀千年益書;
作文,作雄文,作萬古雄文![1]
作者簡介
肖旺范,河南省鄧州市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三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