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溝通
大眾溝通是通過大眾媒介交流信息的過程,是溝通的一種主要形式。亦稱「大眾傳播」。指一群人經由一定的大眾傳播工具(報紙、電台、電視、電影等)向社會大眾傳送信息的過程。大眾溝通的傳送者通常是龐大的組織體,溝通的工具大都是最先進的科技結晶體,而收受人則是不知名的及不定量的大眾。
目錄
要素
含義
通過大眾媒介交流信息的過程,是溝通的一種主要形式。其特點在於信息主要是藉助於電視、廣播、書籍、報刊等技術手段傳播的。發信者往往是一個群體,有許多人參加準備工作。在這裡信息的生產和信息的傳播是兩種職能,如編輯是信息的生產者,廣播員是信息的傳播者。在大眾溝通中,受信者是不知名的群眾,發信者不知道受信者是什麼人。講演和講座是大眾溝通的一種特殊形式,具有獨具的特點。社會心理學重視研究大眾溝通的效力,如電視暴力場面對侵犯行為的影響等。 [1]
主要內容
這個三維模型表明大眾溝通的效果與多種因素有關。既與溝通過程的成分有關(與個人有關的因素、與刺激有關的因素或與環境有關的因素),又與信息加工階段有關(6個依次遞進的信息加工過程),還與時間有關(溝通以前、當中、以後)。溝通過程的各種成分與信息加工的各個階段相互作用,再加上這些作用的時間因素,從而對大眾溝通效果產生特定的影響。例如,如果想了解觀看暴力電視節目對觀眾隨後行為的影響,那麼其結果很可能與觀眾是否憤怒、什麼時候憤怒有關。如果觀眾進入溝通情境之前(時間因素)感到憤怒,那麼憤怒水平(與個人有關的因素)可能影響觀看時間和注意(信息加工的前面階段);如果在觀看後感到憤怒,那麼憤怒水平很可能影響回憶和行為;如果在觀看當中感到憤怒,那麼憤怒水平很可能影響注意和理解。不考慮這些相互作用的情況,就不能弄清某些條件的作用,也不能理解所產生的效果的性質。 [3] 大眾媒介對兒童社會化的影響 大眾媒介對兒童社會化有明顯的影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P.G.克利斯坦森和D.F.羅伯茨(1983)認為,兒童特別容易接受媒介信號,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不發達,缺乏生活經驗。另外,多數傳播媒介(特別是電視)的內容是虛構的,這種虛構的內容特別有力量。 傳統的社會化力量主要是父母、同伴、學校。大眾媒介作為又一種社會化力量正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調查表明,西方兒童每天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比和同伴、父母呆在一起的時間要多,一般是3小時左右,甚至還出現了每天看電視近10小時的「電視兒童」。電視教給兒童知識和規範,影響着他們的道德品質的形成。社會化過程是各種社會化力量相互作用的過程。 大眾媒介對信念、情感和行為的影響大眾媒介對人的信念、情感和行為有着廣泛的影響,在這方面研究較多的是電影電視節目對觀眾的侵犯行為和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媒介暴力對侵犯行為的影響媒介暴力,特別是電影電視節目中的暴力場面往往會影響受眾的行為,通常是增加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侵犯性。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室研究和現場研究,發現電視暴力與觀看者的侵犯行為之間傾向於下列關係:①可以提高觀看者的侵犯水平;②對青少年影響比較大,對成年人影響小;③對已表現出高侵犯性的人影響較大;④如果觀看者處於允許侵犯的氣氛中,則影響較大,如果觀看者處於非難和反對侵犯的氣氛中則影響較小。 [2]
大眾媒介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大眾媒介對親社會行為也產生影響。親社會行為指有助於他人、有助於社會的行為。許多研究表明,向兒童呈現親社會行為的電視節目有助於培養其有社會價值的觀點和行為。一系列因素制約着大眾媒介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效果,如年齡、原有親社會水平、行為的類型、呈現的時間和方式等。
參考文獻
- ↑ 一汽大眾奧迪e-tron,科技的傳播者! 搜狐
- ↑ [1]網易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