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興善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位於長安城東靖善坊內(今西安市小寨興善寺西街)。《長安志》卷七載:「寺殿崇廣,為京城之最。」

中文名 大興善寺 外文名 China Xi`an Da Xing Shan Temple

地理位置 陝西省西安市興善寺西街55號

建築年代晉武帝泰始二年(226年)

文保級別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價 值密宗祖庭

景點級別 AAA級

開放時間 08:00—17:00

門票價格 免費

建議遊玩時長 2—3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陝西省西安市

目錄

寺院格局

隋朝擴造的大興善寺在大興城靖善坊內,與玄都觀隔街相對,氣勢宏偉。《長安志》卷七載:(大興善寺)「寺殿崇廣為京之最。號曰大興佛殿,制度與太廟同。」《辯正論》卷三詳細地描繪了大興善寺的碧瓦飛甍,金殿巍峨的氣派。 [9] 根據《續高僧傳》中記錄的大興善寺大殿「鋪基十畝」的描述,並以其平面尺度為基礎,參考唐代文獻中描述的與大興善寺對應的皇家道觀玄都觀中有「百畝中庭」,推測大興善寺大殿中心庭院,亦有接近百畝的規模。 大興善寺整個寺院占地約120餘畝,殿堂、僧舍243間,總體規劃突出了佛教寺院的特點,以佛教建築為中心,形成南北平行的三條軸線。主要建築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軸線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東西禪堂,法堂等。另外,在寺院的西側修一佛塔,以紀念為大興善寺的繁榮作出貢獻的僧侶。

文物遺存

大興善寺:現存唐刻青石獅和歷代整修寺院的碑碣、香木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佛像、清康熙年間西藏喇嘛向朝廷進貢的二十一度母像、明代如來佛像及很多宗教藝術品[1] 。 舍利塔:是為紀念歷代為大興善寺的建設和弘揚佛法作出貢獻的高僧所建,坐落於大興善寺西側。創建年代不詳。舍利塔為六邊五層閣樓式,原位於陝西省軍區大院(隋唐大興善寺界內),1992年遷建至今址。舍利塔為土層單體建築,下層為方形塔基,其上六層為正六角形,每一層的正面均有佛龕,龕內有坐式佛像。一層南開一門,門楣磚雕「舍利塔」三字。《唐大興善寺大辨正廣智三藏國師之碑》位於觀音殿東南。不空和尚(705—774年),「開元三大士」之一。唐代宗大曆九年(774年)圓寂,代宗輟朝三日,敕贈「司空」號,諡「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尚」。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敕准不空弟子慧郎在大興善寺為不空立碑。銀青光祿大夫御史大夫上柱國馮翊縣開國公嚴郢撰,銀青光祿大夫彭王傅上柱國會稽縣開國公徐浩書。建中二年(781年)歲次辛酉十一月乙卯朔十五日己巳建。碑文記述了佛教密宗的傳承歷史,以及榮任唐王朝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國師不空和尚的業績。對於研究佛教密宗傳播,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都具有重要的價值。轉法輪殿遺址:礎石二十八個,為唐代遺物。唐轉輪藏經殿遺址處在大雄寶殿與觀音殿之間。轉輪藏經殿始建於唐代,用以收藏經書。「轉輪」意為佛法如車輪常轉。該殿在唐武宗時期被毀,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建,後又毀於戰火。舊址為高1米的方形土台,邊長15米,有礎石二十餘個,沿地表可見。轉輪藏經殿遺址在舊址的基礎上進行了恢復。

價值意義

在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中,密宗是最後一個形成的全國性大宗派,法系一直傳承至今,繁榮於大興善寺的唐密文化是中國佛教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唐開元八年(720年),金剛智及其弟子不空傳入《金剛頂經》,由不空譯出,從而把密教全盤輸入中國,形成了佛教大宗派。唐武宗滅佛,中原密宗日漸式微[2] 。804年日本僧人空海入唐求法,在西安青龍寺拜惠果為師,回國後開創了日本真言宗(即密宗)。空海的師父惠果,是興善寺傳教的不空的弟子,空海不僅在日本東大寺創立了日本佛教的東密,並創造了日本文字,號弘法大師。因此,大興善寺也被認為是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 [12] 後密宗傳至韓國、再傳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流布廣泛,影響久遠,而大興善寺成為舉世公認的中國佛教唐密祖庭。

歷史文化

隋唐時長安佛教盛興,隋文帝統一國家後,復大興佛法,一即位就邀請有「開皇三大士」之稱的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闍那掘多、達摩及多等名僧和佛教學者在大興善寺傳授佛法並翻譯佛經,建立了隋代第一個國立譯經館。唐玄宗開元年間,有「開元三大士」之稱的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後在大興善寺翻譯佛教密宗經典,大興善寺成為當時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不空法師等諸位高僧在大興善寺傳法、灌頂弘揚密法,大興善寺因此被尊稱為中國漢傳佛教密宗的發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後學僧日本空海大師、新羅國(今朝鮮半島)惠日大師、悟真大師及東南亞國家辯弘大師入唐求法期間,在大興善寺求法,學成歸國盛弘密法,立宗創派,將密法發揚並弘傳至今,大興善寺亦被日本真言宗、韓國真覺宗奉為祖庭。 《辯正論》卷三:「大啟靈塔,廣置天宮,像設憑虛,梅梁架迥,壁擋曜彩,玉額含輝,畫拱承雲,丹護捧日,風和寶鐸,雨潤珠幡,林開七覺之花,池漾八功之水。召六大德及四海名僧,常有三百許人,四事供養。」「六大德」是指隋文帝從全國各地沼請到大興善寺的六位高僧,他們是:慧遠、慧藏、僧休、寶鎮、洪遵和縣遷。「大德」一詞來源於印度,指修行有成就的僧人。中國用「大德」來封號僧人就是從大興善寺這「六大德」開始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