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卫·霍克斯

 

大卫·霍克斯
大卫·霍克斯
[1]  图片来源
出生 (1923-07-06) 1923年7月6日(101歲)  
英国伦敦
逝世 2009年7月31日(2009-07-31)(86歲)
国籍 英国
别名 David Hawkes
职业 汉学家
知名作品 第一个翻译出《红楼梦》的英文全译本

大卫·霍克斯 (David Hawkes, 1923年7月6日 - 2009年7月31日) 1945至1947年间于牛津大学研读中文,1948至1951年间为北京大学研究生,1959至1971年间于牛津大学担任中文教授,1973至1983年间成为牛津大学All Souls学院的研究员。曾为此学院的荣誉研究员。霍克斯,1923年7月6日--2009年7月31日,享年86岁。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生于1923年,1945至1947年间于牛津大学研读中文,1948至1951年间为北京大学研究生,1959至1971年间于牛津大学担任中文教授,1973至1983年间成为牛津大学All Souls学院的研究员。生前为此学院的荣誉研究员。退休后,与其妻子在威尔斯住了几年。1980年代,将约4500册自己收藏的图书,捐赠给国立威尔斯图书馆。内容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戏剧等中、英、日文作品。霍克思为著名的汉学家,年轻时即翻译「楚辞」(The Songs of the South),其著作「A Little Primer of Tu Fu」更是具权威且广为人知的唐诗翻译作品。而他的译作「The Story of the Stone」(红楼梦)更是身为翻译家的非凡成就;为了全心致力于此翻译计划,于1971年辞去牛津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一职。

目录

传奇人生

1923年7月6日,霍克斯出生在英国伦敦东部。大学就读于牛津大学基督教院。

1948年,26岁的霍克斯来到中国北平,进入北京大学就读中文系。不久,北平就被解放军包围,城市里的水、电供应很快就紧张起来,霍克斯和同学们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依然练习汉语,参加中国老师安排的汉语游戏。

1949年,北平解放。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霍克斯和他的同学们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霍克斯是大学生游行队伍中的一员。当毛 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广场沸腾了!霍克斯跟着游行队伍,依次前行,每一个队伍经过天安门的时刻,都高喊"毛主席万岁",而毛主席则回答说"同志们万岁!"霍克斯,这个活泼的27岁英国男孩,他在后来的回忆说,他们高呼"毛主席万岁"后,毛主席回答是"同学们万岁!"可是,根据他的同学们回忆,确实是"同志们万岁!",并非是"同学们",也许,这个年轻的英国男孩的汉语听力还不过关。

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是霍克斯的一段传奇性的经历。新中国建立后,霍克斯把女友叫到中国,两个人在北京结婚。1951年,霍克斯学成归国。

翻译之路

1951年,霍克斯回国后,开始了新的研究工作。1959年,36岁的霍克斯发表了《楚辞》英文版,同一年,他成为牛津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中国同事吴世昌的鼓励下,霍克斯着手准备《红楼梦》的翻译工作,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在英语世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英文译本,有的只是节选本,而且,大量的翻译错误充斥其间,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把林黛玉的人名,翻译为"Black Jade"(黑色的玉--黛玉的直译),吴世昌发现了这个错误,加以严厉的批评,在他的影响下,霍克斯的翻译便用了正确的翻译人名"Lin Daiyu"。霍克斯和吴世昌先生成为一生的挚友。

在1970年,霍克斯抓住了和企鹅出版社合作的机会,全面启动了《红楼梦》120回的全本翻译工作,这时,他面临一个抉择:极其巨大的翻译工作量,日常的教学工作。霍克斯知道,他翻译《红楼梦》,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西方世界还没有一个全本120回的英文《红楼梦》。他最后做出了艰难的抉择,辞去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教职,全心投入《红楼梦》翻译,这在国际汉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还没有一位汉学家,是为了翻译中国文化而辞职回家。

霍克斯用了10年的时间,翻译了前80回,分别在1973、1977、1980年出版了英文版《红楼梦》分册,最后四十回,由霍克斯的女婿汉学家闵福德完成。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全本120回的《红楼梦》便诞生了。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版,至今在西方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位,20世纪80年代四卷本《红楼梦》英译全本出现之后,20多年内,还没有一部《红楼梦》新的英译本出现。英国翻译家戴乃迭和杨宪益合作翻译的《红楼梦》,在中国内地拥有影响力;而霍克斯版,则在西方世界一领风骚。

学术基础

第一,他是世界闻名的汉学大师,对中国文化有着极其深刻的造诣。20世纪50年代初,霍克斯在中国北京大学深造,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大师级的认知和思考;

第二,霍克斯还是红学大师,他不仅懂中国文化,而且,专修红学,在红学研究领域,颇为深入,比如,他对秦可卿就很有研究。

第三,他的母语是英语,这一点在翻译《红楼梦》过程中,非常难得。一个中国英语专业的教授博导不可以翻译得好《红楼梦》。因为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正因为霍克斯有着这三大点特征,才让他敢于接下《红楼梦》的英文翻译。

正因为有了霍克斯的卓越翻译,才让《红楼梦》的完整面貌被西方世界说认识,所了解,大大推动了《红楼梦》的海外传播。

与世长辞

2009年7月31日,英国著名汉学家、红学家,《红楼梦》最伟大的英文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病逝。霍克斯一生最闪耀之处,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翻译出《红楼梦》的英文全译本。霍克斯,1923年7月6日--2009年7月31日,享年86岁。

主要作品

Major Publicatio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Translator's Notebooks. Hong Kong: Lingnan University, 2000.

Classical, Modern and Humane: Essays in Chinese Literature.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9.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Chinese Novel in Five Volumes.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73-1986;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9-1987.

A Little Primer of Tu Fu. Oxford: Clarendon P., 1967; Hong Kong: Renditions Paperbacks, 1987.

Chinese: Classical, Modern, and Human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1.

Ch'u Tz'u: the Songs of the South, an Ancient Chinese Antholog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59; Harmondsworth, England & New York, U.S.A.: Penguin Books, 1985.[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