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叶胡颓子

大叶胡颓子又称圆叶胡颓子,是属于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一种常绿直立灌木。高2-3米,无刺;小枝成45度的角开展,幼枝扁棱形,灰褐色,密被淡黄白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产山东、江苏、浙江的沿海岛屿和台湾。日本、朝鲜也有分布。各地庭园常有栽培,供观赏。

目录

形态特征

大叶胡颓子为常绿直立灌木,高2-3米,无刺;小枝成45度的角开展,幼枝扁棱形,灰褐色,密被淡黄白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叶厚纸质或薄革质,卵形至宽卵形或阔椭圆形至近圆形,长4-9厘米,宽4-6厘米,顶端钝形或钝尖,基部圆形至近心脏形,全缘,上面幼时被银白色鳞片,成熟后脱落,绿色,干燥后黑褐色,下面银白色,密被鳞片,侧脉6-8对,与中脉开展成60-80度的角,近边缘3/5处分叉而互相连接,两面略明显凸起。

叶柄扁圆形,银白色,上面有宽沟,长15-25毫米。花白色,被鳞片,略开展,常1-8花生于叶腋短小枝上,花枝褐色,长2-3毫米;花梗银白色或淡黄色,长3-4毫米;萼筒钟形,长4-5毫米,在裂片下面开展,在子房上骤收缩,裂片宽卵形,与萼筒等长,比萼筒宽,顶端钝尖,内面疏生白色星状柔毛,包围子房的萼管椭圆形,黄色,长3毫米;雄蕊的花丝极短,花药椭圆形,花柱被白色星状柔毛,顶端略弯曲,超过雄蕊。果实长椭圆形,被银白色鳞片,长14-18毫米,直径5-6毫米;果核具8肋,内面具丝状棉毛;果梗长6-7毫米。花期 9-10月,果期次年3-4月。[1]

本种提示

大叶胡颓子叶片大,卵形或近圆形,各部具银白色鳞片,叶柄长达15-25毫米;萼筒较短,与裂片几等长,易于与他种区别。

主要价值

各地庭园常有栽培,供观赏。大叶胡颓子耐干旱瘠薄,根瘤, 可作为荒山造林、改良土壤的重要树种,并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的崖缝或峭壁的树丛间,在长门岩岛上,常与野生山茶共生组成群落。各地庭院也常见栽培。

繁殖方法

育苗

可用播种、压条、扦插及嫁接等方法繁殖。种子育苗 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做苗床,5月份果实成熟时采下,加工果实时取出种子后立即播种,胡颓子休眠期短,发芽对温度要求不高,对湿度要求高,接种后,要保持苗圃地土壤湿润,半月左右可出苗,第2年春可将幼苗带土定植。

扦插繁殖

可用绿枝、硬枝和根段进行扦插育苗。插条剪成长15厘米, 每个插条留芽3~4个,用3000ppm吲哚丁酸浸渍5秒后埋入沙床中,露出先端1~2个芽进行催根,经常淋水保湿,10~20天后检查,根部长出白色愈伤组织时便可进行扦插。株距9厘米,行距24厘米,斜插于苗床上,保持湿润;绿枝扦插宜在秋季进行,硬枝及根插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扦插一个月后可长出生根小苗,可施腐熟的稀薄粪水。

造林

胡颓子对环境适应性强, 属灌木类,,树冠小,适宜密植, 一般1×1.5米,每公顷6000~7500株,定植前挖直径及深为60~ 80厘米的定植坑,以农家肥为底肥,栽苗后浇透水。

抚育管理

栽植当年要适时中耕除草和追施肥料促进幼苗生长,以后每年中耕除草1~2次,成林后每年秋季剪去过密枝条, 可按丛枝树形管理,剪去下垂枝和蘖条,保持通风透光, 3年后进入结果期。

栽培技术

生态特性

大叶胡颓子喜光,根系发达,喜肥沃湿润土壤,也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海风、海雾,也较耐寒及水湿,耐修剪。大叶胡颓子,四季常绿,叶色翠绿,匍枝优美,白花芳香四溢,硕果奇特,色泽美观,花、果期长达20余天。大叶胡颓子叶、枝、花果俱佳,是一年四季均可供观赏的优良观赏树木。

种植方法

播种育苗:现采种现育苗。5月中旬采集熟透的(呈粉红色或淡桔红色)的鲜果,用清水搓去果皮、果肉后,晾干种子外部水份。用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半个小时,用清水冲洗一遍后,在整好的畦子上条播或点播。

整地时,为防止地下害虫危害,喷浇1:400倍久效磷进行土壤消毒。种子覆土厚约为种子横径的2倍。为防曝晒,暴雨及鸟害,播种后,建荫棚遮阴,荫棚高30~40厘米。遮阴材料可用草帘。应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排涝。一般25天左右小苗出齐。当长出4~5片叶时,拆除荫棚。同时加强肥水,除草等管理。冬季在幼苗地北面,设1米高的挡风障。以保护幼苗安全越冬。

扦插育苗:初春(冬季可在温室),用2年生枝条,剪成长12~14厘米的插穗,扦插基质为细河沙或疏松的砂壤土。插后保持插床湿润,并用薄膜扣棚,30天左右萌芽,40天左右生根。

分株育苗:大叶胡颓子根部萌条力极强,萌条多。春季将大墩带根劈开,带根就地栽植成活率高,当年萌条生长旺盛。

移栽时以土杂肥或人粪尿水拌土作为基肥。栽植5年生以上的大苗,栽植后第2年即可开花结实。栽植后及时灌水、松土、除草。按设计意图修剪整形。一般春季(3月)可施1次有机肥,夏初(6月)追1次化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