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後方》簡介:該片通過電視鏡頭再現與解讀抗戰時中國大後方的完整歷史,全力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立體的、鮮活的抗戰中國。片中闡述了大後方的存在與中國抗戰勝利的關係,表現大後方的億萬普通民眾,在戰爭中受到的嚴峻考驗,讚美他們持久而智慧的應對與抗爭,他們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掙扎、搏鬥、倍嘗艱難,經歷各種痛苦的蛻變,但絕不屈服而贏得最後的勝利。

目錄

分集劇情

《特別呈現》 20151204 大後方 第一集 就是不要同他講和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本集選取在1920年就提出「對日持久作戰」的軍事學家蔣百里作為貫穿全集的線索人物,地方實力派人物四川省主席劉湘、蔣介石等作為輔助人物,介紹1937年中國抗戰所面臨的危局與首都西遷重慶的決策經緯。同時還將闡述退往以重慶為中心的西部大後方是源於有遠見的戰略思考,這種思考構成抗日持久戰略的核心內容,也是決心抗戰到底的民族意志的具體體現。

《特別呈現》 20151205 大後方 第二集 向西 向西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抗日戰爭在東部沿海地區首先爆發,但現代化的戰爭很快讓整個中國都卷了進來。由於東部戰事不利,中國軍隊的防線逐漸西撤,隨之同時展開的是政府機構和官員百姓從東部向西部的疏散與西遷,中國持久抗戰所需的物力和人力等從沿海遷往內地。抗戰中最活躍的一群保留下來,拒絕妥協投降,抗戰到底。

《特別呈現》 20151206 大後方 第三集 愈炸愈強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從長谷川清「無差別轟炸南京」開始,轟炸成為了中國抗日戰爭大後方的最大威脅。為了中國上空的安全,日加烈夫帶領着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來了,美國人陳納德來了,已經辭職的川軍空軍司令蔣逵也出山了。

紀錄片流派

紀錄片一詞是英國約翰·格里爾遜最早稱呼出來的[1]

紀錄片美學觀的奠基者:維爾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維爾托夫開創了「電影眼睛派[2]」,提倡鏡頭如同人眼一樣「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50年代的紀錄電影運動:五十年代末開始的紀錄電影創作潮流實際上由兩大紀錄電影運動組成,他們分別是法國導演讓·盧什(《夏日紀事》 1961年)為代表的「真實電影」運動以及由美國梅索斯兄弟(《推銷員》 1969年)代表的「直接電影」運動。真實電影為參與式電影,允許導演介入到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煽動其中一些劇情的發展。直接電影為觀察式電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3]

視頻

大後方 相關視頻

《大後方》 第二集 向西 向西
《大後方》 第四集 戰地紅十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