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圣拳
圖片來自腾讯视频

大圣拳,中国拳术名,源于嵩山少林寺,兴于河间潮海寺。隶属长拳类,是典型的北派拳法。大圣神拳,以武养德,通过外体的运动,达到内心的安静。神者,奇也,出手奇而迅速。少林武功分三家四门。三家为红,孔,俞。四大门为大圣门,韦陀门,罗汉门,二郎门。本门属于大圣门。在2017年被沧州市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八仙拳术更是在2010年被河北省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目录

拳术简介

大圣拳隶属长拳类,是典型的北派拳法,源于嵩山少林寺,兴于河间潮海寺。河间历史悠久,距今有2700年的历史,历朝历代都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美誉。[2] 明末清初,河间府盗匪横行,常常到潮海寺中进行掠夺,寺中僧侣尽力保护寺中财产,但是盗匪武艺高强,人多势众,难以抵挡。后有云游僧鸿和尚,云游至此,恰逢盗匪前来掠夺。鸿和尚学艺嵩山少林寺,用所学武艺击退盗匪。盗匪留下狂言“三年后必来报仇”。鸿和尚怕盗匪再来滋事,所以便不在云游,留于寺中。一时间前来学艺者络绎不绝(据笔者了解佛教中,仅有禅宗是有习武之风,其他宗派皆未有习武,寺中僧人未有与鸿和尚学武,故笔者认为,潮海寺不是禅宗,鸿和尚留在寺中,全凭的一颗保护众生之心)。

不料三年后,匪人再次来扰,扬言要报仇。匪人三年间刻苦习武,功夫大增,一时间鸿和尚难为敌手。此时寺中另一挂单僧人(俗名张西鄂,人称“张半仙”。在河间西一带地区,还多传有张半仙的传说。法号不详。因参加白莲教反清复明组织,为避清廷的追杀,故不严其法名。)应战,未出山门,仅仅利用阵法便将匪人制服。自此潮海寺永得安宁。鸿和尚深知此位师兄武功高强,必是世外高人,便请求在此授拳。

自此二人同在寺中授拳,二人常常研习技艺至深夜,寺中僧人常可半夜时分还可看到二位在房中研习拳法。故本门拳法为二位师爷共传,由二世师爷郭登山融会贯通合为一门,逐步发展为大圣神拳。

张西鄂,河间人,少林寺出家,习得一生武艺,为少林看家师(民间称监寺),在火烧少林寺后,参加反清复明组织白莲教,兵败后,退隐家乡,在河间郭村潮海寺挂单,避而不言习武之事,时常夜半时分习武。因寺中遭匪人抢夺,张希鄂用所习武艺将其袭退,进而得知其懂得功夫。一时间名震乡里,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于此,便收徒传艺。

鸿和尚所授拳法无谱无论,而张西鄂所传拳谱,拳论详细。因鸿和尚在寺中时日较早,故人们多说本门拳法为鸿和尚传,实际所习为二人合传。由二世郭登山将二位师父所教拳术进行整理融合,便形成了大圣拳。张西鄂著有《潮海寺僧人张西鄂搏来论》一书,其中首章写得大圣拳论,谱。其书中记载本门为大圣功神拳小势盘。

创拳说

大圣拳传承已有七世,在河间开花结果已有三百年之久。对于大圣神拳的起源说,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说由兵圣孙武创拳,《潮海寺僧人张西鄂搏来论》中记载孙武子留下四大名拳,一曰大圣,一曰孙膑,一曰罗汉,一曰韦陀。

一说由少林烧火僧大圣紧那罗王创拳,在佛教中称紧那罗王为大圣,故称大圣拳。少林武功分三家四门。三家为红,孔,俞。四大门为大圣门,韦陀门,罗汉门,二郎门。

一说为一猿猴所传,民间传说此猿猴为孙悟空齐天大圣,故称大圣拳,又因为三套拳法的起式皆含有猴架,故有此说。

拳种特点

大圣拳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功架端正,要求拳打一条线,手眼身法步配合到位,讲究闪展腾挪,蹿蹦跳跃。其门中枪法独具风格,枪法为阴把枪,讲究枪棍合一,左右结合,阴阳互转,进退吞吐,翻花摆叶。其桩法有:弓步,马步,膑探步,丁步,跪步,提步,盘步。以此八个定势为基础,练习拳法。拳法讲究四平式,四平有上四平,悬提抱炉,中四平,稳站泰山,低四平,伏地金着。在练习中要求实战能力强,拳论中《十字论》来要求习练者,在练习中便存实战意识,达到学有所用。其十字为:一胆,二力,三拳,四肘,五宜,六顺,七逃,八走,九生,十变。此简单十个字包含了,实战所需要的各种要求,十字达到,便可功成名就。

拳法要求

手法要求:滚出滚入,运用自如。

眼法要求:以目注目,以审敌势。

身法要求:起横落顺,着重重心之稳固。

步法要求:进退高低,轻灵多变。

十拳说

本门拳法讲究人有十拳:头为一拳,肩为一拳,肘为一拳,拳为一拳,腕为一拳,指为一拳,臀为一拳,跨为一拳,膝为一拳,足为一拳。身之处处皆是拳,无处不敌人。

武德

大圣拳注重武德的培养,以佛门教义为根据,来培养门中弟子的德行。因为门中收徒重德,所以收徒非常谨慎,留有“宁可失传,不可乱传”的收徒规定。要求弟子谦虚谨慎,不可张扬,到处显艺。故门中弟子多含蓄,内敛。这样也致使了解本门的人甚少。

参考文献